- 12 2020-05
钢铁行业供需失衡问题短期内难缓解
乐动手环app官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0.05.12 丨 43124月30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了4月份钢铁行业PMI(采购经理指数)。根据发布结果,4月份钢铁行业PMI为45.9%,环比增加3.7个百分点。从各分项指数来看,4月份国内钢材市场需求回暖,但仍然不足;国外需求锐减,影响我国钢材出口;市场供给增多,库存继续保持下降态势但去库存压力仍大,预计供需失衡的问题在短期内难以缓解。 市场总体回暖 基本面转好 4月份以来,钢材市场运行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国内需求回暖,但增长空间仍大。进入第二季度后,全国各地在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的同时,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建筑业和制造业等下游行业复工率均有所提高,且不断趋于饱和,钢材需求有所增多。4月份新订单指数为39.9%,环比增加1.4个百分点。同时需要注意到的是,需求增长幅度仍然不大,市场整体需求仍未完全释放。 此外,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外部需求下降,影响钢材出口。4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27.8%,环比仅增加0.5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处于30%以下。 二是市场供给增多,原材料供应畅通。进入4月份后,北方供暖季结束,再加上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基本稳定,因此,部分前期检修的钢铁企业开始全面复产,高炉开工率快速上升,市场供给不断增多。钢协数据显示,4月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平均日产粗钢194.19万吨,环比增长6.46%,同比下降2.47%;日产生铁177.74万吨,环比增长4. 87%,同比增长0.36%;日产钢材188.70万吨,环比增长6.86%,同比下降0.54%。4月份生产指数为53.4%,环比上升14.1个百分点。 此外,随着全国复工复产不断提速,交通物流恢复畅通,钢铁企业原材料采购困难的问题也得以解决。4月份采购量指数为48.8%,环比上升7.3个百分点。 三是钢材库存保持连续“双降”态势。得益于需求增多、物流恢复畅通等因素影响,4月份钢材社会库存和钢厂库存继续保持“双降”态势。4月份产成品库存指数为38.8%,环比下降2.8个百分点。钢协数据显示,从钢厂库存来看,4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达1472.82万吨,旬环比减少269.21万吨,减幅达15.45%;比今年初增加519.58万吨,增幅达54.51%。从社会库存来看,20个城市五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达1624万吨,旬环比减少93万吨;比今年初增加943万吨,增幅达138.3%。 受疫情影响,今年初以来,钢材库存高企,成为影响行情走势的关键因素。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的稳经济、稳市场举措,自3月中旬开始,钢材社会库存、钢厂库存均连续保持下降态势,但当前去库存压力仍然很大。 四是钢材市场价格窄幅震荡。4月份,国内钢材市场呈现震荡下行的运行态势。全国复工复产不断提速,带动市场需求好转,使得钢材市场价格在4月中上旬出现短暂反弹,但由于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供给不断增多,使得钢价在4月下旬承压下滑。可以说,4月份的钢材市场价格整体呈现窄幅震荡态势。以建筑钢材为例,4月份,上海、广州市场的螺纹钢价格环比分别下跌10元/吨、80元/吨,北京市场的螺纹钢价格环比上涨60元/吨;全国主要城市螺纹钢均价为3619元/吨,环比上涨8元/吨,线材均价为3725元/吨,环比下跌11元/吨。钢材市场价格表现出明显的品种差异、地域差异特点。 供需矛盾决定后市运行 “上涨看需求,下跌看成本。”钢材市场的波动一般跳不出这一规律,供需矛盾决定着后市运行态势。 一是钢材需求将继续好转。随着全国两会召开时间敲定,一系列宏观利好政策的释放动能更加充足,下游行业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提振市场信心。4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金融业务,通过适当下调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等方式,加大对汽车个人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持续释放汽车消费潜力。4月30日,中国证监会联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将优先支持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河北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将优先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行业,包括仓储物流、收费公路等交通设施,水电气热等市政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固废危废处理等污染治理项目。这将为钢材需求增多带来强大动能。 二是去库存压力仍大,供需矛盾难以缓解。虽然钢材库存已经连续数周保持下降态势,但考虑到当前需求仍未完全释放、去库存压力仍大,市场始终呈现出明显的“供大于求”格局,制约了钢材价格上行。同时,国外疫情蔓延增加了我国钢材出口的难度,加剧国内市场压力,短期内供需失衡的情况更难以缓解。海关总署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出口钢材631.9万吨,环比减少15.7万吨,同比下降0.2%。今年前4个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2060.1万吨,同比下降11.7%。在供需失衡的状态下,钢铁企业应当按需生产,以缓解当前较大的库存压力,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中国冶金报)详细信息 - 11 2020-05
中国钢铁低碳转型必须抢占先机
乐动手环app官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0.05.11 丨 4441当前,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着基础能力支撑体系尚未建立、碳市场具有较大应对风险、绿色金融对低碳发展支撑作用明显不足、行业和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亟待提升等挑战。日前,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推出的系列直播讲座中,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冰指出,钢铁行业要化“挑战”为“机遇”,必须熟知风险,掌握先机,先于政策,积极应对,系统谋划,提前布局。 “钢铁企业是低碳转型实践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而不是旁观者,必须抢占先机,掌握话语权,这样才能拥有主动权。” 李冰认为。 中国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单位GDP碳排放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十四五”规划中将制定更具约束力的低碳发展战略,碳约束将对作为碳排放大户的钢铁行业产生重要影响。“钢铁行业既是*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也是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明显的行业,虽然近40年来,中国钢铁工业综合能耗指标持续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整个行业的低碳转型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李冰表示。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十四五”谋篇之年,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一方面,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为钢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中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产能问题、环保问题、布局问题、资源保障问题、技术创新问题以及能源约束问题等一系列重点、难点工作亟待发力攻坚。 李冰介绍,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助力钢铁企业低碳转型具体体现在八个方面:一是系统构建钢铁低碳发展全面支撑体系;二是掌握碳市场机制,利用金融杠杆撬动;三是技术支撑,跟踪前沿;四是成本-减排联合决策,着力推动低碳经济;五是搭建智能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六是推动标准体系建设,增强行业话语权;七是加强能力建设,夯实低碳发展根基;八是提前谋划,积极应对国际竞争力挑战。 据悉,这些实践经验已经在多家钢铁企业获得应用,年实现节支4.5亿元,降低碳排放量约900万吨,如在全国推广应用,预计年可减碳1.8亿吨,相当于整个日本钢铁工业碳排放。(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详细信息 - 08 2020-05
钢铁行业依靠市场化做大做强
乐动手环app官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0.05.08 丨 4483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迎来“十三五”规划收官、为顺利开启“十四五”新征程打好基础之际,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体制机制角度对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做出顶层设计,将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前行。 钢铁行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高的重工业行业之一。从企业所有制来看,2019年,民营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在钢铁行业占比超过60%,实现利润占行业利润总额的66%;在过去两年发生的市场化重大重组事件中,民营钢铁企业也表现活跃。从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来看,除部分军工等特定产品外,绝大部分钢铁产品都是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钢铁企业依靠市场化手段,以公平公开的方式积极开展竞争与合作。 不过,钢铁行业仍然存在非市场化因素影响行业整体效率和竞争力提升的问题。比如,不同所有制企业在企业负担、管理关系、要素资源获取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异,仍然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提示着中国有限公司进行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的空间和必要性。这就需要中国有限公司紧紧抓住改革这个“牛鼻子”,以《意见》为指针,向体制机制改革要动力,逐步减少非市场化资源配置的成分,实现钢铁行业既大又强的目标。 一是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实现市场化高效率资源配置。《意见》提出利用市场化机制盘活存量土地资源、进一步向省级下放土地管理权等。一些钢铁企业搬迁调整或者转型之后,土地的使用和处理,可以以市场化的方式向更高使用效率的方向进行改革。近年来,有的钢企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首钢石景山厂区改建为冬奥园区、杭钢半山基地进行商业地产开发、宝钢下属的一些原上海冶金局企业转型为高科技企业等。 二是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各种限制,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提高工作岗位与劳动力之间的匹配效率。这就要求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有效地匹配各类工人,发现各类人才,如破除各种身份限制,进一步畅通企业、社会组织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渠道,加大国内外人才引进力度等。鞍钢、山钢等钢企近年来在契约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三是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兼并重组力度,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国有钢铁企业和民营钢铁企业各有各的特点、优势,通过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各种所有制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途径。近两年的联合重组,比如沙钢重组东北特钢、建龙重工重组北满特钢、德龙重组渤海钢铁集团等,基本上都是市场化配置资源的结果。从*终效果看,被重组企业实现了扭亏为赢,地方政府获得了税收,职工得到了就业收入,是一种多赢的局面。在国际化收购中,河钢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敬业收购英国钢铁公司等,都是市场化资源配置的优秀案例。 四是在知识产权市场化等方面,钢铁行业要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潜能激发,提升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水平。《意见》从产权界定等维度入手,提出进一步加大职务科技成果激励力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常态化路演和科技创新咨询制度等。钢铁行业企业同类型生产设备居多,通用化产品多,因此,共性关键技术、基础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就会具有更多的共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限公司更应该以市场化方式,组织技术攻关,并实现成果利益共享;同时,要强化国内外交流,促进技术进口来源多元化。通过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更加紧密的融合,推动钢铁行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走上快车道。 总之,《意见》的出台,为中国有限公司深化改革提供了目标、路径和方法。中国有限公司要充分利用制度有优势、政策有空间、市场有潜力、产业有基础、投资有方向、改革有目标的有利条件,抓住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并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加快推动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打下雄厚基础。(中国冶金报)详细信息 - 07 2020-05
钢铁行业化危为机正当时
乐动手环app官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0.05.07 丨 4297“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示的那样,当中国有限公司辩证地看待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时,便更加坚定了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信心。一方面,如之前所预期的,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主要经济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另一方面,第一季度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稳定发展,基本民生始终得到较好保障,尤其是在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后,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显示出我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同样,当中国有限公司辩证地看待第一季度钢铁行业经济运行数据时可以发现,尽管钢材市场需求严重不足、钢价大幅下跌,但各钢企在疫情期间苦练内功,攻关不辍,不仅销售收入仍实现了增长,而且充分挖掘了企业降本增效潜力,推动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显示出我国钢铁行业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这背后,是我国钢铁产业基础优势的充分发挥。 一方面,我国拥有全球规模*大、*完备的现代化钢铁生产体系,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大部分用钢需求。尤其在此次疫情期间,钢企克服生产原料储备不足、人员到岗率低、物流交通限制等困难,供应医用氧气,供货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等,有力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钢企在疫情期间全力保供重点工程:鞍钢中厚板驰援2000公里助2022年亚运会配套项目复工,河钢邯钢2000吨百米重轨助力京沪等铁路换轨,太钢向海外客户交付12吨“手撕钢”,等等。这些均显示出我国钢铁产业的雄厚基础。 另一方面,我国钢铁产业具有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上,还体现在面向制造业的钢铁产业链本身,即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上。在国内步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后,钢企为推动产业链各关键节点的顺利复产复工做出了一系列尝试和努力,比如,兴澄特钢复工后助上下游相关联的近40家企业向相关部门报备,昆钢建设集团钢构股份公司更是直接派出由17名员工组成的“应急突击队”支援其承包的钢结构工程项目等,为我国制造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提升抗风险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中国钢铁强大的产业链基础,正是中国有限公司迎接更大困难挑战的信心所在。 当然,中国有限公司也要看到,进入第二季度以来,尽管下游用钢行业企业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但实际钢材消费未同步恢复,不及预期,同时疫情在全球蔓延,国外相关用钢企业停产限产,给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带来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4月2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何文波在钢协2020年第一季度信息发布“云会议”上表示,钢铁行业目前面临需求下滑、库存持续高位、矿价与钢价走势背离等困难,并指出国外疫情对我国钢材出口的影响将在第二季度集中显现,尤其是制造用钢面临再次下降的风险。可以说,挑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升级。钢铁和上下游产业链要都做好长期应对困难局面的准备,要善于化危为机,进一步锻造产业链新的竞争优势,走稳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先,中国有限公司要辩证看待疫情带来的挑战,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3月26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产业链固链行动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的通知》,中国银保监会也出台了《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在多方利好政策下,钢企可充分发挥我国钢铁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增强与用户的战略合作;重视契约精神,增强产业链企业合作中的信任度;创新战略合作模式,在全力满足用户不断升级的要求的同时,先期介入、精准预测并引领用户需求,提高产业链效率。 其次,中国有限公司要善于危中寻机,依靠创新驱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进程。疫情对国内国外钢材双向供应均产生了影响,启示我国钢铁行业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有限公司要加快“卡脖子”先进钢铁材料的研发进度,降低对外依赖程度;警惕疫后世界经济复苏中可能出现的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倾向,加快在全球钢铁市场的产业布局,尤其是高端产品市场。此外,在当前全球因疫情导致物流不畅的情况下,中国有限公司还要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加快推进钢铁产业链向钢铁生态圈“蝶变”。 *后,中国有限公司要在困难挑战面前保持战略定力,力戒短期行为,咬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动摇。当前,个别地区有关“地条钢”的举报又有所增加,“地条钢”死灰复燃的风险需各级政府高度警惕。同时,一些新建钢铁项目、产能搬迁项目是否符合《关于完善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是否符合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要求,都需要有关各方审慎考量、科学决策。 在眼前这个风险和挑战仍然艰巨复杂的关键时刻,中国有限公司既要看到自身优势,也要在充分预估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依托具有强抗风险能力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的前提下,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补齐资源保障、产能布局、集中度行业三大短板,统筹推进短期疫情应对和长期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为钢铁行业顺利渡过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走稳高质量发展步伐赋能。(中国冶金报)详细信息 - 30 2020-04
4月钢铁流通业PMI为51.1 需求不足行业景气下滑
乐动手环app官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0.04.30 丨 4563兰格钢铁云商平台统计发布的2020年4月份钢铁流通业PMI总指数为51.1,比上月下降2.3个百分点。从分类指数看,构成钢铁流通业PMI的10个分类指数9降1升,其中销售量、销售价格、总订单量、采购成本、到货速度、库存水平、融资环境、走势判断和采购意愿9项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采购成本、库存水平和销售价格3项指数下降尤为明显,而企业雇员1项指数则小幅回升。4月份钢铁流通企业销售量指数和订单指数分别为53.6和54.1,分别较上月下降4.2和3.5个百分点,在扩张区间内小幅下滑,主要是由于国内各行业复工复产仍在进行中,钢铁下游需求恢复不如预期,市场采购积极性依然不足。4月份钢铁流通企业库存指数为47.1,较上月下降5.6个百分点,下降速度有所加快,表明钢市仍然处于传统的需求旺季去库存阶段。从区域来看,东北、华东、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库存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较上月下降13.0、9.4、4.1、4.0和3.8个百分点;而中南地区库存指数则略有上升,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从规模来看,样本企业中年销量大于100万吨、50-100万吨、10-50万吨和10万吨以下的钢铁流通企业库存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主要是下游采购开始逐渐加大,但依然并未呈现放量状态,钢材市场贸易商之间流通活跃程度有所提升。从绝对量上来看,进入4月份以来,虽然钢材社会库存呈现连续下降的态势,但依然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据兰格钢铁云商平台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截止4月末,全国29个重点城市钢材社会库存为1802.16万吨,比历史新高下降510.56万吨,较上月末减少349.6吨,月环比下降16.25%,年同比上升60.66%。从先行指数来看,2020年4月份钢铁流通业采购意愿指数为50.3,较上月下降3.0个百分点,逼近50%的临界点。走势判断指数为48.0,较上月下降4.7个百分点,再次进入收缩区间,表明样本企业对后市的预期不是太乐观。4月份国内钢材市场呈现震荡下行的态势。随着境外疫情呈现加速扩散和蔓延态势,全球经济衰退风险明显上升,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外部冲击,但国内各行业全面复工复产,带动市场采购需求不断好转,使得钢材价格在中上旬出现短暂反弹行情,但由于市场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加之产量不断回升,供给端压力再现,钢价在下旬再次承压下滑。供给端:3月份,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钢铁行业整体的复工复产情况并不理想,而且由于原材料成本较高,钢铁企业生产利润有限,甚至部分钢铁企业有所亏损,所以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因此3月份粗钢产量出现了回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3月份,粗钢产量7898万吨,同比下降1.7%;生铁产量6697万吨,同比增长1.1%;钢材产量9888万吨,同比下降0.1%。进入4月份,随着北方供暖季的结束,再加上国内疫情基本稳定,因此部分前期检修的钢企业开始复产,导致高炉开工率快速上升,据兰格钢铁网调研数据显示,4月前四周全国百家中小钢企高炉开工率均值为81.3%,较3月份上升3.3个百分点,其中有89座高炉检修,复产7座,新增检修2座。同时,电弧炉钢铁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也恢复到了60%以上,较2、3月份有了明显的提升。据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估算,4月份全国粗钢日产将进一步回升到270万吨以上的水平。需求端:在疫情影响下,一季度我国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特别是3月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降幅明显收窄,经济暖意初现。中央不断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金融和财政政策也全面支持,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稳投资工作,同时各部委不断发布政策促进消费市场的恢复。随着支持政策不断出台,以及扩内需等措施加快落地,下阶段经济将延续改善趋势,二季度各地高效落地重大项目节奏将会继续加快,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将是重中之重,包括传统基建和“新基建”都将成为未来投资的主战场之一。另外,重大产业项目也将在提速之列,如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对于后续钢铁需求释放将起到支撑作用。2020年5月份钢铁行业景气度将在扩张区间内再度下滑,主要是目前疫情仍处于全球大流行阶段,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通过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切实做到“六保”,努力实现“六稳”,稳住经济基本盘,促进经济恢复增长。目前来看,国内经济的积极因素正在逐渐增多,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效应在累积显现。但下游需求释放相对不足,厂商降库意愿较浓,市场信心难以提振,同时,钢厂的生产积极性正在不断提高,后期供给压力将逐步到来,钢市的隐忧日渐显现,兰格钢铁研究中心预计5月份钢材市场将维持底部震荡的行情。(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详细信息 - 29 2020-04
钢铁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望修复 远期发展重在改革侧
乐动手环app官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0.04.29 丨 4498“短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钢铁行业造成的冲击十分明显,但如果当前中国国内防控向好的态势得以持续,并且境外输入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后中国国内钢铁需求侧和供应侧都将逐渐恢复。”日前,麦肯锡在提供给中国工业报记者的“新冠疫情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影响及钢铁企业战‘疫’之策”分析报告中指出。 疫情对需求产生显著负面影响 麦肯锡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国内建设和生产活动造成显著影响,其中建筑行业和制造业复工率均明显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根据期初和期末库存量、期间产量及净出口等数据推算,2020年春节后两周中国钢材需求较2019年同期下降约30%,实际投入消费的钢材可能更少。结合疫情因素,麦肯锡将2020年中国钢铁各季度需求状况展望分为较快、基准、较慢三种情景,预计一季度中国钢材需求将显著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原预期下降13%~21%。 麦肯锡预测,2020年全年中国钢材需求量设为9.02亿吨,但结合实际疫情控制情况,预计钢材需求或将呈以下情景:一是恢复快,力度大。第二季度后需求强力反弹,部分弥补一季度需求下降,全年需求和前期预测基本持平。二是基准。后期需求部分弥补一季度的下降,但全年需求仍略低于前期预测。三是恢复慢,有反复。后期需求难以弥补一季度的下降,全年需求显著低于前期预测。 麦肯锡认为,2020年全年中国钢铁市场需求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季度后疫情控制情况,包括境外输入控制。从中长期看,如当前中国国内疫情控制维持向好局面,境外输入影响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二季度起延滞钢材需求将分行业逐波释放。 一是建筑行业: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驱动下,为弥补工程延期,基建等行业需求预计恢复较快,二季度后或将启动一大批基建项目,其中新增医疗、5G、农村基建项目将构成新的需求。从中长期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建筑行业的影响较为有限,建筑钢材长期需求基本保持稳定。 二是机械行业:中国扩大*终消费、稳定制造业投资、减费降税等政策的落实,将对机械行业起到稳定与推动作用。疫情缓解后机械行业将逐步回归常态,总体上机械行业受疫情影响较为有限,全年钢材需求基本保持稳定或小幅下降。 三是交通行业:疫情对年内汽车行业影响偏负面,特别是湖北地区汽车产量约占全国8%~9%,并且零部件配套企业众多,对汽车产业链影响大。疫情控制后,抑制的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但钢材需求更多取决于汽车企业能否恢复正常生产,预计汽车行业对钢材需求将承压。 供应方面,由于受疫情冲击,中国各地交通、原料供应和复工受阻,短期内给钢铁企业生产造成很大困难。比如高炉产能利用率从1月的约77%下降到2月中下旬的约73%,粗钢产量出现下降。 “钢铁产量下降更多由短期客观困难造成,而不少钢铁企业仍对后市谨慎乐观,预计随着疫情逐步缓解,中国钢铁企业生产将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麦肯锡分析。 利用数字化机会窗口弯道超车 麦肯锡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钢铁行业带来的短期压力十分显著,钢铁企业承压严重。 短期内,一是安全第一,做好疫情防控。二是量入而出,关注资金库存。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成品库存高企、销售收入锐减的巨大压力,要及时评估资金风险,对重大支出、投融资计划及时调整,生产计划要关注资金和库存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量入而出。三是灵活应对,做好生产组织。疫情期间供应链情况,包括库存、运输条件、人员到岗、工作方式等都与往常有很大不同,生产组织部门要根据实际条件组织生产运营,对各单位的要求和考核要及时调整,并确保沟通及时到位。四是顺势而为,合理安排检修。在疫情防控期间人财物等条件很难迅速恢复到支撑市场需求和正常生产的水平,在目前市场和生产困难时期,要重新审视检修计划、适度提前部分检修,既有助减轻库存压力,又可为市场恢复提前准备。五是关注伙伴,共同抵御困难。钢铁企业上下游伙伴多,经营情况和抗风险能力迥异,要及时关注关键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经营情况,找“*大公约数”和多赢方案。 中期内,一是脚踏实地,及时调整目标,在疫情影响下,钢铁行业和市场情况已发生重大变化,企业要脚踏实地及时调整年度目标,并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二三四季度目标,切莫被不变的KPI束缚。二是紧贴市场,捕捉经营机会。在中期市场复苏阶段,各地各行业受疫情影响不同,复苏速度不同,钢铁企业需要紧贴市场变化,动态把握区域投放和产品组合中的经营机会。 长期内,一是坚定信心,苦练运营内功。长期来看,钢铁企业要坚定信心推动精益运营转型,在运营绩效和企业健康两方面下功夫,要提升自身竞争力跑赢市场,平时能取得更高利润,困难时能提升抗风险能力。二是拥抱变革,推动智能转型。疫情期间不少钢铁企业已经借助数字化能力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但拥抱数字化变革不止于此。三是战略规划,提前布局发展。除做好精益运营创造效益的“分内事”,钢铁企业需要站在更高角度思考未来5~10年战略规划,回答好 “何处竞争、哪里竞争、如何竞争”的关键三问,必将有助于企业集中中长期资源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中国工业报)详细信息 - 29 2020-04
钢协:疫情冲击趋缓 钢铁消费需求潜力显现
乐动手环app官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0.04.29 丨 4600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经济社会恢复正常和今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从一季度运行情况看,我国经济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与严峻考验,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展现出巨大的韧性。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运行加快回归常态。同时,境外疫情还呈暴发增长态势,全球供应链和国际贸易受到冲击和干扰,疫情蔓延程度和世界经济前景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钢铁产业是我国*具国际竞争力的传统产业之一,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关联产业范围广、全球化程度高、经济带动效果强。疫情在全球蔓延,给我国钢铁行业带来诸多影响和挑战,但也产生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激发了行业发展的潜力和动力。面对国内外复杂局面,钢铁行业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充分利用中国有限公司制度有优势、政策有空间、市场有潜力、产业有基础、投资有方向、改革有目标的有利条件,走出一条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加快实现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疫情冲击趋缓,机遇潜力显现 随着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国际有关机构预计,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超过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2020年可能出现大萧条以来*严重的经济衰退。3月26日发布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声明》提出,要使用现有一切政策工具,促进世界经济尽快复苏,保障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稳定国际钢铁市场需求。 (一)国外钢企主动减产应对疫情冲击。今年前2个月,国外钢铁生产未受到太大影响,除中国以外全球其他地区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6%。从3月开始,欧美国家逐渐成为疫情新“震中”,除中国以外全球其他地区3月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0.6%。为控制疫情蔓延,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阻断人流和物流,建筑业、制造业等主要用钢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据报道,目前已有26个国家的上百个汽车整车工厂停工停产。面对钢材市场需求骤降的严峻形势,安赛乐米塔尔、蒂森克虏伯、日本制铁、美国钢铁公司等多家钢铁企业已经采取停产、减产措施,关停位于疫情严重地区的生产设施。 (二)国内钢铁市场消费需求仍有一定潜力。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6.1%,外贸出口同比下降11.4%。据测算,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国内钢材需求大幅下降40%,2月份降幅更大。3月份以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各地方、各行业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钢铁需求明显恢复。预计二季度及下半年,在基建的拉动下建筑行业将加速复工复产,建筑钢材需求将有明显提升。制造业的产品出口和零部件进口受境外疫情影响较大,部分企业将面临一定的减产风险,这一方面会影响钢材间接出口,另一方面也将倒逼我国加速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随着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复产、扩大国内需求、稳外贸等有关政策的落实和基建项目加快启动,预计制造业钢材需求也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六稳”“六保”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主要用钢行业加速复工复产,为钢铁行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国家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建和新型基建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将有力支撑钢铁市场未来预期。 一是国内传统钢材需求仍将处于较高水平。2019年我国粗钢产量9.96亿吨,创历史新高,占世界的53.3%,其中9.4亿吨用于国内消费。受疫情影响,国内钢材需求出现下降,但传统刚性需求还在,部分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仍有潜力可挖。目前,我国基础设施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传统基建领域的钢材需求还有增长空间;国家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和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协同合作一体化发展与建设,将持续拉动钢材需求;适应疫情防控需要的公共卫生设施、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也将产生一定的钢材需求。另外,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80多辆,刚达到全球平均数,远低于发达国家500辆~800辆的水平。建筑、汽车等行业虽难以拉动钢材需求总量持续增加,但仍将支撑国内钢材需求保持较高水平。同时,这些行业自身也在加快转型升级,如汽车轻量化、钢结构建筑增多等趋势,对钢铁材料的质量性能、品种结构等提出新要求,将促进企业加快产品升级,提高服务水平。 二是新兴产业需求带来新的机遇。近年来,随着贸易摩擦增多和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出现了部分发达国家鼓励制造业回归本国,或将原在我国的制造基地转移至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较低地区的趋势。在疫情的冲击下,这种逆全球化态势更加明显。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与传统基建能够快速有效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相比,新型基建更具科技特征,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新型基建在拉动钢材市场需求的同时,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改造提升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传统制造业,进一步强化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水平,进一步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使制造业更加智能、高效,竞争力更强,产业链各环节合作更加紧密,从而保持和巩固我国在全球制造产业链上的地位,降低疫情对产业链的冲击和影响,稳定钢材市场需求。 二、理性应对新老矛盾叠加,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近年来,钢铁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化解过剩产能为突破口,卓有成效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疫情期间,钢铁行业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充分发挥国民经济“压舱石”的作用,为经济恢复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支撑。钢铁行业展现出的抗风险能力,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也得益于钢铁行业多年来积累的产业链相对完整、市场化程度较高、技术自主性较强等优势。但也要看到,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基本解决但还不稳固,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矛盾仍然突出且长期存在;兼并重组推进困难,同质化竞争严重;原始创新投入不足,中高端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钢铁主要生产区域的环境制约越来越强等。近期在疫情影响下,较高水平的产能释放与阶段性的实际消费下降之间的矛盾凸显;钢材价格下跌,行业效益下滑,侵蚀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红利;一些钢铁产能项目借稳投资之机上马,继续走粗放式扩张老路。在市场需求下降的背景下,新老问题交织,矛盾更加凸显,调结构、转方式任务更加迫切。 (一)警惕供需失衡,维护市场稳定。钢铁生产是典型的热态连续生产流程,疫情期间大部分钢铁企业维持着生产安全顺行。一季度,全国生铁和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4%、1.2%,产能利用率保持在90%左右。同时,建筑、机械、汽车、家电等下游行业开工率大幅下降,合同订单减少。产量增长、需求下降,加上交通运输受限,致使钢材库存不断累积。3月以来,随着物流畅通、市场恢复,钢材库存已连续6周下降,由3月初的4162万吨下降至4月中旬3459万吨。总体来看,用钢行业复产率远未达到往年正常水平,机械、汽车、船舶等行业产能利用率徘徊在60%左右,建筑业开复工率仅为85%,市场实际消费不及预期,而钢厂生产强度保持较高水平,钢材库存持续高位运行,去库存进程将比以往年份明显缓慢。 从表面上看,钢铁行业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是疫情导致消费下降造成的,但深层次原因是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制约行业自律的体制机制障碍始终没有破除,企业多而分散,很难做到协同应对市场危机。根据钢协复工复产监测情况,截至4月23日,重点监测的191家企业在产高炉624座,比2月20日增加68座,其中“2+26”城市的64家企业在产高炉198座,比2月20日增加31座。 在阶段性市场需求下降、去库存进程缓慢、效益严重下滑的形势下,钢铁企业要保持清醒认识,加强行业自律,按需组织生产,做到产供销有机衔接,形成维护市场稳定的合力。在市场尚未完全恢复的地区,龙头企业要发挥好引领带头作用,其他企业要做到协同自律,主动降低生产强度、降低库存,避免竞相压价。在一些大气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地区,不能为了追求较高的复工复产率,让本该限产、减产或停产的钢厂和产线增产、复产。 下游行业受疫情影响发生着前所未有的转变,倒逼钢铁行业加快转型升级。钢铁企业要在满足传统用户消费需求、巩固传统市场份额的同时,瞄准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新型基建等新领域的专业化和特色化需求,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增加具有高标准、差异化、个性化特征的新产品,提高功能型高端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加快由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发展向创新驱动的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 (二)防范过剩风险,巩固去产能成果。2016年以来,钢铁行业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以上,依法依规全面取缔“地条钢”,产能利用率恢复到合理区间,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基本化解。在严禁新增产能政策约束下,钢铁行业通过产能减量置换进行装备升级和布局调整。根据各省(区、市)公告的钢铁产能置换方案汇总,截至2019年底,全国退出粗钢产能3.05亿吨,同时新建(含拟建)、改造产能2.76亿吨。近期,各地陆续出台应对疫情稳增长、稳投资政策,先后公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规划。据此汇总,涉钢项目投资规模超1万亿元,新建产能项目投资占比73.6%,未来三年将在淘汰粗钢产能1.92亿吨的基础上形成1.8亿吨更先进、更环保的新产能。从项目分布看,广西、云南、福建等(2019年粗钢产量合计占全国7.3%)原本钢铁产量小的地区承接新建产能较多,占全国拟新建/在建炼钢产能的29.1%;同时,河北、江苏、山东等传统钢铁大省新项目仍然较多,占拟新建/在建产能的44.1%,超过其2019年粗钢产量全国占比(42.7%)。在这些新建产能项目中,有一批以局部行政区划为界进行的省域内、同城区近距离搬迁项目,缺乏全局性考虑,将达不到搬迁的目的。另外,前几年已停产、破产企业的产能中,有超过4000万吨用于置换建设新的项目,这些项目投产后释放的产量又将对市场产生新的冲击。 新建钢铁产能虽不都是新增产能,但若在较短时期内集中建设释放,叠加疫情导致的钢铁需求下降,2016年以来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将会大打折扣。2020年是钢铁去产能收官之年,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时刻保持战略定力,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项目备案相关规定,对钢铁产能项目继续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违规新建、扩建、新增产能的核实排查力度,防止政策执行走样变形,确保被置换产能涉及的装备全部拆除到位,严肃查处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巩固好来之不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 (三)推进兼并重组,提高应对危机能力。近年来,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国宝武成立后接连重组马钢、重钢,建龙集团先后重组山西海鑫等6家钢铁企业,德龙集团以司法重整方式重组渤海钢铁,中信特钢重组青岛特钢,沙钢重组东北特钢,这些具有“破局”性质的经典案例,为跨地区、跨所有制“混改”发挥了示范作用。2019年粗钢产量排名前10位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比重为36.6%,比2015年提高2.4个百分点。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产量排名前4位企业集中度均超过60%,与他们相比,我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京津冀晋鲁豫)钢铁产业集中度近几年不升反降,如该地区2019年产量排名前4位企业集中度仅25%,比2015年还下降了5.8个百分点。 较高的产业集中度,有利于钢铁企业在战略资源掌控、市场有序竞争、技术研发创新、节能降耗减排等方面开展协同合作,实现人才、技术、资本和数据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尤其是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也有利于钢铁企业在疫情导致需求下降的情况下,更好地开展行业自律,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市场变化,稳定市场价格,保障行业平稳运行。钢铁行业要加快兼并重组的步伐,构建分工协作、有效竞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注重提高协同应对市场危机的能力,打造不同层级的优势企业集团,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区域号召力、专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全球钢铁治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贯彻落实推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相关政策,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研究制定环保、能耗指标等要素随钢铁产能转移的政策,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利于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环境。 (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近年来,钢铁工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已建成*的重点实验室20个、工程实验室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企业技术中心51个。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薄带铸轧、半无头连铸连轧等前沿技术应用已处在国际先进行列;高强汽车钢、高铁用钢、耐腐蚀船板、第三代核电用钢、超超临界机组用钢、取向硅钢等一批关键核心产品批量生产应用,撑起了制造业强国和国防军工建设的钢筋铁骨。骨干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总量由2015年的56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707亿元,增长了26%。但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1.05%,与国内工业行业平均水平相近,远低于发达国家2.5%以上的水平。 2019年我国进口钢材1230万吨,其中200多万吨是国内不具备生产能力或国内产品存在质量性能差距的。虽然进口量不大,但这些产品多用于国内重点工程、重大装备、国防军工等关键领域,质量要求严、研发难度高,在全球疫情蔓延背景下,国际贸易严重受挫,亟需提升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可控能力。 钢铁行业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加大投入力度,勇于啃硬骨头,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强化钢铁材料基础研究和前沿性、共性技术研发,通过政策支持、经费投入、科技进步奖励等方式,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以满足新型基建、新兴产业的钢铁材料新要求。通过整合优化各类创新资源,逐步建成不同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创新生态系统,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技术扩散功能,实现创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出。以全球化视野推进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参与、组织国际创新合作,加强国际间产业技术交流和共享,力争实现科技创新跨越发展,引领国际钢铁技术发展方向。 (五)抓住新型基建契机,持续推广智能制造。近年来,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取得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宝武智慧制造实现了工作强度大的岗位少人化、集控化、一键化,打造了极致高效安全的智慧钢厂。疫情期间,首钢、沙钢、南钢、中天钢铁等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由于部分车间实现了智能制造“黑灯工厂”“无人工厂”,人员密集度低,复产复工和生产效率明显比其他企业高。与此同时,多数钢铁企业还停留在“两化融合”阶段,生产过程管控仍以经验为主导,大数据技术未能充分应用,存在重智能硬件基础建设、轻智能系统集成升级,以及企业智能提升动力不足等问题。 为应对疫情,国家加快以5G网络、数据中心为重点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钢铁行业转变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带来难得机遇。钢铁企业要抓住契机,加快推进钢铁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与智能化深度融合。从新材料、新技术、新流程、新管控、新运营、新形态多维度,培育钢铁工业发展新动能,建设智能化的“钢铁未来梦工厂”。建立新型业务架构,开展新型研发创新,构建新型管理决策机制,建成信息共享、业务集成、并行协同的新体系,打造现代化、数字化、精益化的“智”造工厂,形成钢铁智能制造新业态。 (六)加快超低排放改造,推进绿色发展。近年来,钢铁行业重点推广应用了一批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设施,大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单位能耗、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涌现了一大批清洁工厂、花园工厂、绿色工厂。“十三五”以来,钢铁行业累计减排烟粉尘85万吨、二氧化硫194万吨、各类废水5亿立方米,节约新水22亿立方米,投入上千亿元完成脱硫脱硝改造。中国宝武、河钢、建龙积极探索推进熔融还原、氢冶金等低碳前沿技术产业化,努力降低钢铁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近零碳排放方面,欧盟和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已制定长远战略,部署实施方案,一些钢铁企业启动突破性氢能炼铁技术攻关。疫情过后,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尤其是空气质量的要求将更高,钢铁企业职工对岗位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低碳绿色发展已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 钢铁行业要加快推进并高质量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努力,让钢厂与城市和自然更融洽。要与节能环保产业协同构建创新链,共同推进钢铁行业环境治理技术研发应用,着力突破低碳工艺技术瓶颈,推动非化石能源尤其是氢能在钢铁行业的应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要开发高强、耐候、长寿命的绿色钢铁产品,体现钢铁的低碳绿色价值和社会价值。要大力推动钢铁产能总量、产业布局和工艺流程的结构调整,努力把钢铁行业打造成受公众尊敬的行业。要在达标超低排放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推动、引领钢铁产业低碳绿色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更高要求。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钢铁行业要正视新挑战、新矛盾,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加快转变发展观念,抓住国家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建设制造强国的发展机遇,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布局调整、兼并重组及工艺结构调整;加快质量升级,增强有效供给能力;着力技术提升和创新引领,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智慧制造和精品制造。要做强做大钢铁产业,持续巩固其不可替代的基础原材料优势,继续保持其国民经济重要支撑产业地位,全力支撑203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中国冶金报)详细信息 - 28 2020-04
钢协召开视频会议 探讨后期市场走势
乐动手环app官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0.04.28 丨 45114月27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时隔两个月再次召开部分钢铁企业经营座谈视频会议,了解钢铁企业一季度生产经营情况,分析疫情影响,探讨后期市场走势,统一认识,坚定信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行业健康运行。 钢协党委书记、执行会长、疫情应对领导小组组长何文波主持会议。钢协副会长、疫情应对领导小组成员、稳经营工作组组长屈秀丽,副会长、疫情应对领导小组成员、稳市场工作组组长骆铁军,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以及36家重点会员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屈秀丽从价格、效益、进出口等方面介绍了一季度钢铁行业运行情况;骆铁军就企业普遍关注的钢材进口和原燃料问题进行了回应;鞍钢、首钢、沙钢、华菱、山钢、河钢、太钢、中国宝武、中信泰富特钢、南钢、福建三钢、柳钢、酒钢等13家钢铁企业领导介绍了一季度生产经营情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何文波表示,一季度,面对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钢铁行业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惧困难,迎接挑战,积极应对,统筹疫情防控和行业经济发展,行业运行保持基本稳定,在国民经济和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中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为全国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在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的背景下,这实属不易。但是,从一季度的经营业绩来看,钢铁行业也面临许多重大问题和挑战。对此,中国有限公司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何文波在会议总结中表示,从与会企业反映的情况看,大家的共识度比较高,普遍认为钢铁需求较大下降,高度关注资金情况,强烈呼吁加强原料保障,强烈呼吁加强自律、抱团取暖。 何文波指出,接下来,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提高运行质量任务艰巨。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行业健康发展,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从中长期来看,一是要警惕供需失衡,维护市场稳定;二是防范过剩风险,巩固去产能成果;三是推进兼并重组,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四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五是抓住新基建的契机,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六是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在生产经营方面,要共同策划、共同推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有效控制产能释放,促进市场供需平衡;二是加强运行监测和协调,为稳定运行创造条件;三是深入开展对标挖潜活动,加大降本增效的力度;四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稳定行业负债水平;五是密切跟踪国家政策落实,努力降低企业负担。”何文波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详细信息 - 27 2020-04
钢材:二季度仍将在低位频繁震荡
乐动手环app官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0.04.27 丨 4484上周钢材社会库存再次下降,目前已经出现了“六连降”,看似一切都很美好。但从具体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的库存依然高企,并且中钢协预测今年的整体钢需会出现下降。此外,近期钢企利润恢复,近期产量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上升。在高库存、需求下降和产量回升之下,钢市风险是否已经显现呢? 钢材库存压力依然巨大 在农历新年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今年一季度钢材库存出现了不断累积,3月钢材社会库存和钢协会员钢厂钢材库存纷纷创下了近10年新高。虽然目前钢材社会库存出现了“六连降”,但总体下降幅度并不是太大,并且库存下降速度还有所放缓。据兰格钢铁云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4月24日,兰格钢铁网统计的29个重点城市社会库存为1802.2万吨,较上周下降了97.5万吨,降幅为5.13%;较去年同期高出了680.5万吨,增幅达60.67%。 厂内库存方面,据统计,4月24日全国主要地区样本钢厂建筑钢材厂内库存量774.8万吨,比上周下降55.8万吨,降幅6.7%;降库量与上周相比减少了5.6万吨,降幅与上周相比减缓了0.2个百分点。 可见,虽然钢材社会库存和厂内库存依然保持下降的趋势,但下降速度均出现了放缓。并且目前的库存压力依然巨大,后期去库存依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今年总体钢需或将出现下降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为快速拉动经济回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新增专项债加快加大力度发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在新老基建持续发力,扩内需和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下,今年国内钢材需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 但由于全球疫情的蔓延,目前国内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中钢协党委书记、执行会长、疫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何文波预计,今年钢材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均将下降1/4,因此整体钢铁需求将下降3.8%。如果国际疫情形势继续恶化,需求降幅将更大。中钢协对今年钢铁需求量的总体判断是下降的,其中一季度下降幅度*大,二季度随着下游行业复工复产,需求环比将有明显提高,但同比可能仍有下降。 在国内钢需快速回升下,很多人已经认为今年的钢需有保障,颇为乐观。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之下,多国闭门锁国,进出口贸易处于停滞状态。目前已时至4月下旬,全年将近过了1/3,而海外疫情依然较为严重,这对于钢材的直接和间接出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势必会影响今年的整体钢材需求。 钢厂利润回升产量快速上升 一季度,在疫情和废钢价格较高的影响下,电炉钢企业开工率偏低,直至三月下旬的复产率依然不足30%,比去年同期低了40个百分点。进入4月份后,废钢价格走低,电炉钢企业生产成本下降;加上下游施工企业复工率大增,钢材出货情况好转,近期电炉钢企业的开工率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 随着开工率的上升,近期粗钢产量出现了明显回升。据中钢协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4月1—10日,中国粗钢总产量为260.53万吨/日,比3月20—31日增长5.16%,较上年同期增长1.63%;粗钢产量为194.58万吨/日,比3月20—31日增长6.51%,同比下降0.47%。 对于后期的走势,二季度市场利好利空胶着,在重点工程项目开工,旺季施工的利好带动下,建筑钢材需求释放;但同时外部需求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钢材直接和间接出口形势疲软,带动整体钢铁需求的下滑。并目前产量有进一步释放的趋势,库存虽经过6周持续下降,但目前库存仍高于去年*高点近160万吨,对于市场来说供给压力仍然偏大,因此二季度市场仍将在低位频繁震荡。(投资快报)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