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2015-05
美国钢厂裁员关闭 限制进口呼声再起
乐动手环app官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15.05.21 丨 4479*近,美国钢铁公司(USS)裁员以及安赛乐米塔尔公司决定关闭其美国钢厂,可能引起业界对进一步限制钢进口的热议,并将此归于大量进口对当地钢铁行业的损害所致。 美国钢铁公司声称加里厂裁员67人,这是该厂裁员计划的一部分,目前有超过800名员工已失去或将失去工作。如该厂镀锡板生产设备3月中旬关停致369名工人失去工作,2号焦炉预计5月底关闭也将导致300名工人失业。加里厂是美国钢铁公司*大的钢生产厂,粗钢年产能接近700万吨。此前一直传言该厂将对进口冷轧和耐腐蚀扁平材提交诉讼,但过去一年多了仍未提交。 另外,安赛乐米塔尔公司计划3季度关闭位于美国的乔治敦盘条厂。乔冶敦盘条厂是美国盘条的主要生产厂家,有一座年产能60万吨电炉,盘条年产能75万吨,去年产量30万吨,拥有员工约200名。2011年2月重启至今,一直陷入亏损,主要是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进口增加和成本高企。盘条进口占到美国市场的约36%,面对大量进口和钢价下滑,安赛乐米塔尔公司不得不对美国的业务进行一次大的调整,与欧洲的调整一样。过去5年安赛乐米塔尔在美国这家厂投资总计15亿美元,但未获得任何回报。 美国钢厂的裁员和关闭事件,将促使政府采取行动,进一步限制钢进口。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钢材进口量约为4432万吨,同比增长38%,突破了2006年高点,进口主要来自欧盟、加拿大、韩国、巴西、俄罗斯等。今年1-4月份美国钢进口1366.69万吨,同比增11.9%。 进口资源激增以及油价暴跌给市场需求带来负面影响,令美国市场承压,钢厂报价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不断下滑,而此前美国市场可谓全球钢价*高,钢厂保持着较好的盈利状况。到今年4月以来,美国薄板价格创2009年6月以来的新低,钢厂盈利稀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钢厂寻求政府进一步限制钢进口。 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决定终止与俄罗斯热卷的限价和配额协议,恢复反倾销税,而*近安米、纽柯以及SSAB美国公司又向美国商务部申请终止与俄罗斯间关于中厚板的关税协议,并要求征收反倾销税。纽柯和SSAB公司还向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诉,认为中国中厚板板厂正利用添加少量合金元素避开美国反倾销制裁,损害了当地钢厂的利益。实际上,受反倾销的制约,中国对美国的钢出口量并不大,2014年仅290万吨,同比增67.7%,主要还是冷轧、镀锌等,可能增幅明显是其对中国反倾销的主要原因。 但不得不说的是,美国钢厂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高企、设备结构落后,以及美国政府对钢铁行业的长期保护政策,是其效益低下,难以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原因。详细信息 - 20 2015-05
制造业出口+转型:寻找自贸区的“钢铁”机会
乐动手环app官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15.05.20 丨 4343自2013年国家建立上海首个自由贸易区后,2014年国家又集中批复建立广州、福建、天津3个自贸区,形成东部沿海自贸区群。业内人士指出,国家自贸区的集中建设将有利于钢铁行业,特别是利于钢铁制造的转型升级。分析师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自贸区的建设或将打破传统的钢贸模式、制造模式,将降低钢铁企业的商业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国内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具有指导意义。” 然而,相较京津冀一体化的建设规划对河北地区的产能带动,自贸区对钢铁行业的刺激并没有行业预期的大。分析师认为,“自贸区发展只是给了更多钢铁企业走出去的机会,通过自贸区可以把自己优势的中高端钢材出口,同时也可以很便利地实现高端钢材的进口,减少了中间的操作成本。”分析师强调,自贸区更多地倾向于进出口操作,而非涉及到产能布局的调整和钢材下游消费的增加。“目前自贸区对国内整体钢铁行业影响有限,不过,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到位,钢铁行业在自贸区会得到更多发展空间和机遇。”分析师说。 钢铁进出口将获益 3个新自贸区已经确立。2015年4月21日,在广州南沙区、天津港片区、福州马尾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别挂牌。 无论是从国家战略规划的制定,还是从区位特点分析,此次新建立的3个自贸区各有侧重。而且不难发现,围绕现有的4个自贸区,都分布着各有特点的钢铁企业。那么,自贸区到底对钢铁业有多大吸引力? 分析师指出,近年来由于钢铁行业的持续低迷,钢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对传统的钢贸行业及制造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国内各大钢材贸易区纷纷关闭,国内钢材贸易商数量大幅减少,而近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钢铁电商纷纷崛起,这更是对所留下来的传统商家形成生存威胁。分析师强调,“自贸区可以将钢铁贸易、运输、制造、仓储整合为一体化,降低之间的商业成本,并依托国家“互联网+”的经济政策,发展平台经济,增强市场竞争力,这对国内外钢材的流通、制造,以及出口将带来量的提升,对国内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具有指导意义。” 分析师认为,“总的来说,自贸区是对制造业和服务业推出的开放和改革,自贸区的建成会促进区域内成员相互之间取消关税和贸易数量的限制,直接促进贸易区内成员之间的经济往来;同时促进区域内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资本积累的增加。”分析师分析,“自贸区会增加我国建筑钢材的出口,减少进口量”。这首先要看我国钢材对外贸易的一个现状,一方面,我国钢材进口受到国外低价钢材进口资源的冲击,自贸区建设将使成员之间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进行对外贸易,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护我国民族产业,增加国内钢材的消化;另一方面,我国钢材出口越来越多地遭到反倾销,自贸区的建设有利于减少成员之间的关税和壁垒,促进我国钢材产品的出口。同时因成员之间经济合作增加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将增加钢材的出口和内销。 分析师表示,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国内钢铁行业形成的影响主要在加工贸易方面。由于自贸区内关税将降低或取消,同时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发达国家较为低廉,这将有利于国际大型加工企业扩大在我国的业务范围,对钢材资源的国内与国外流通、加工、贸易都将带来量的提升。 间接拉动钢铁产业发展 上海自贸区自诞生那天起,就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资料显示,一年来,上海自贸区已经设立了各类企业12288户,发展势头良好。 然而,上海自贸区的蓬勃发展并未给中国的钢铁行业带来直接的利好。前宝钢股份董事长何文波曾公开表示,就目前情况看,上海自贸区对中国钢铁行业影响不大。相关钢材价格指数显示,从2013年11月开始,我国钢材价格开始呈现整体下滑趋势。钢铁PMI指数也长期处于荣枯线以下。换句话说,上海自贸区看起来并未给整个中国钢铁行业带来发展的新推力。而分析师也指出,“自贸区的发展和具体的钢材品种没关系。举个例子,它只是相当于建设了一个高级的公共区域,在这个区域里,没有关税壁垒,可以自由买卖而已。对于进出口钢材的产量,则会有增加的推动力。具体量化指标,则无法测算。” 分析师进一步表示,“如果从单纯针对钢铁的政策来看,似乎并没有特殊方面。对钢铁行业来说,更多的则是有利于加工企业的进驻,同时降低资金成本。这方面宝钢的一个案例可以作为参考。去年,宝钢浦东国贸提入7000万元跨境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完成首笔跨境业务。此笔贷款税费后成本在4.17%,远低于当时国内人民币6.15%的贷款利率。由于自贸区的定位是放在大宗商品上,钢铁业作为大宗的一个代表,可以拥有一席之地。” 不过,有专家分析指出,“自贸区集合了钢铁电商和贸易进出口的双重优势,有利于钢铁企业做在线交易时,享受到自贸区在税收、金融和资金方面的优惠政策,会缓解钢企的资金链紧张问题,间接拉动钢铁产业发展。” 分析师则表示,京津冀一体化与东部沿海自贸区相辅相成,但又有所迥异,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由于基础建设、交通运输建设的逐渐完善,将推动京津冀地区钢材的需求量,对目前钢铁行业去库存化有着推动意义。分析师解释,“总的来说,京津冀一体化,将趋向于刺激国内钢材的需求,拉动内需,而自贸区的建设更趋向于国内高端制造业,加强国内外的钢材流通,刺激国内钢铁行业走出去。” 自贸区强调制造业转型将利好钢铁业 国家对自贸区的期望是在制造业转型上,而通过制造业的升级,大量需求钢铁的行业将会复苏,钢铁行业有望迎来新的机遇。 近期,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胡刚表示,自贸区的成立对制造业的利好有两点:一是,加大了制造业放开领域的行业预测数量。以上海自贸区2014版负面清单为例,与2013版相比,在制造业上的放开力度明显加大。这符合我国提出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要求。取消的14条管理措施中,有7条涉及制造业,包括取消对投资400吨及以上轮式、履带式起重机械制造的股比限制。此外,在放宽的19条管理措施中,涉及制造业的有9条。二是,更加注重制造业产业链延伸。鼓励企业向产品的研发、设计、营销和品牌等产业链高端环节进军。与制造业领域相关的14条措施中,有5条涉及到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制造业相关的产业链中,相当一部分都与钢铁业有关,可以说,钢铁行业完全有机会在制造业转型中得到发展机遇。”分析师说。 以上海为例,上海是全国*大的钢铁贸易中心之一,也是国内*大的钢铁集散地。曾牵头负责编撰《上海钢铁贸易发展研究报告》的上海市钢贸商会战略与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任庆平曾公开表示,上海钢铁贸易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出较大贡献。上海有近万家钢铁贸易企业、300多座钢材仓库、100多家钢材加工中心、60余家钢材交易市场,其中*大的一家,驻场的钢铁企业和钢贸企业达到1200多家,*小的一般也有100~200家。钢材贸易还为物流、金融行业带来巨大商机。上海的钢铁贸易业每年可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2000亿元以上的融资,所需的物流折合超过400亿吨公里。 上海申花钢管有限公司总经理巩宏良认为,自贸区强调制造业转型对钢铁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今后钢铁产品的延伸加工贸易可以在自由贸易区进行。巩宏良说,“企业除了生产各类钢管外,还可以进行钢管的延伸加工,为国内外的重大建设工程承接钢结构件制作。这些产品都是用钢材等金属进行加工的,今后钢铁产品的延伸加工贸易可放在上海自贸区里进行,直接用于出口贸易。” 分析师认为,在自贸区建设发展方面,自贸区内将建立贸易、运输、加工、仓储等一体化服务平台,且将繁杂的各项工商登记制度集中受理,化简受理流程,方便各方商业进驻。而国家自贸区的集中建设将有利于钢铁行业,特别是钢铁制造中贸易到用户终端的转型升级。 各大自贸区特点 上海:金融服务*吸引人 上海自贸区运行一年多以来,钢贸商对其前景看好。他们认为随着自贸区的成立,无论是国际资金还是国内资金都会向自贸区流动,使之成为资金的“蓄水池”,而资金又可以对接到自贸区内外的金融市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实体经济需求,也利于增加实体企业融资渠道并降低融资成本。缺乏资金的贸易商能有更多的渠道筹措资金,摆脱当前困境。 天津:跨境金融物流港 作为北方首个自贸区,天津的战略定位将挂钩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学习和复制上海经验基础上,将重点摸索天津特色,包括用制度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借“一带一路”契机服务和带动环渤海经济,突出航运,打造航运税收、航运金融等特色。 随着方案的逐步落地,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的流通环节和流通成本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缩减。据报道,在物流服务方面,天津海关已表示在海关监管制度方面进行创新。例如,天津自贸区将实施的保税货物自行运输制度,由于企业可以自行选择符合条件的运输车辆,能够*大程度降低流通成本;再如,天津海关鼓励自贸区企业试行集中汇总征税,这将有效缩短国际贸易业务的业务周期。 福建:对台贸易新平台 福建自贸区与其他自贸区*大的不同就是推进对台投资贸易自由与培育平潭开放开发新优势两大块,其中深化两岸合作是*重要的任务。在对台投资贸易方面,钢铁企业积极探索闽台产业合作新模式,具体有三个方面的合作,一是合作研发创新,二是合作打造品牌,三是合作参与制定标准。通过具体的合作,进一步推动台湾地区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自贸区内积极发展。详细信息 - 20 2015-05
发改委考虑降低企业发债门槛 提高债券风险预警线
乐动手环app官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15.05.20 丨 4473继4月推出养老等四类专项债之后,国家发改委拟对企业债发行再次松绑。有知情人士19日向记者透露,为支持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融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改委拟对为七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等项目发债融资的优质企业降低门槛,发债企业相关数量指标不受限制。对此,业内认为,在经济下行政策面宽松的环境下,未来几个月城投公司将迎来一波新的发债高峰。 据发改委的一份征求意见通知稿显示,国家鼓励优质企业发债用于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融资。其中,对于债项信用等级为AAA级,或由资信状况良好的担保公司(主体评级在AA+及以上)提供第三方担保,或使用有效资产进行抵质押担保使债项级别达到AA+及以上的债券,且募集资金用于七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六大领域消费工程项目融资,不受发债企业数量指标的限制。 征求意见通知稿要求,适当降低企业债券发行门槛。将城投类企业和一般类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求分别放宽至65%和75%;主体评级AAA的,相应资产负债率要求进一步放宽至75%和80%。此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可按照“净利润”或“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孰高者测算净利润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通知明确要求可以适度提高区域经济和债券风险迹象预警线。属于一般生产经营类,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市场化运营的企业发行债券,不与地方政府债务率挂钩。并且将本区域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等余额一般不超过上年度GDP8%的预警线提高到12%。 政策的松动,给相关城投企业带来希望。“近来自己所在省份的平台公司都在忙碌即将到来的发债工作。除省政府分配给中国有限公司市近百亿的一般债券发行外,听说发改委这几天也将放松企业发债的相关要求。”对此,东部省份某城投人士19日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透露,此前由于本身债务率较高,且有发债份额不能超过上年度GDP8%的预警线,自己所在城投公司发企业债一直都在拖着。 对此,中信建投宏观债券分析师季伟杰认为,此次监管层欲再次降低企业债发行门槛,*直接的目的是把当前相对宽松的资金尽快引到实体经济。“当前正是发债的好时机。在经济下行政策面宽松的环境下,未来几个月城投公司将迎来一波发债新高峰。这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改观先前城投债萎缩的局面。”季伟杰说。详细信息 - 19 2015-05
中钢集团回应债务危机:历史包袱沉重
乐动手环app官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15.05.19 丨 4358自去年爆出债务预期以来,中钢集团正在承受巨大的调整压力。 中钢集团5月18日回复《第一财经日报》称,由于历史包袱沉重,且集团前期发展中快速扩张,经营粗放等问题在行业低迷时期集中暴露,从而出现了债务危机迹象。 据中钢集团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正进行“内外”调整:对内是以“止血、瘦身、造血”为目标,推进改革;对外则是以“时间换空间,不逃避债务”为目标,推进金融债务的结构调整。 债务重组 实际上,自去年9月份曝出贷款逾期后,中钢集团就开始寻找解决危机的出路了,并做出了一番近乎“伤筋动骨”般的折腾。 按照中钢集团之前提出的设想,需要采取一些系统性的变革,这种变革基本明确将分5步走,第一步是重塑业务板块;第二步将中钢集团各个板块里的一些核心公司构建好,优化管控模式;第三步是改革总部机构,达到精简高效的目的;第四步是优化人员配置,*后一步是完善体制机制。 其中,在业务梳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将贸易、钢铁、炉料三大下属公司按照存在贸易物流的共性合并以外,还开展工程装备、科技新材料,投资的、服务的、期货经纪、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业务梳理。 在这之前,中钢集团已经进行过多次人事更迭。在徐思伟真正执掌中钢集团之前,前任总裁贾宝军也曾采取了一系列“瘦身”措施,但鉴于中钢此前推崇的激进扩张模式,而在应对快速转变过程中,适应的脚步并没有同步跟上,导致不少问题“积重难返”。 5月18日晚间,中钢集团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书面回应,受宏观经济下行、行业市场低迷、历史包袱沉重等影响,中钢集团前期发展中快速扩张、经营粗放等问题集中体现,出现了债务危机迹象。 据财新周刊报道,截至2014年12月,中钢集团及所属72家子公司债务逾1000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债务近750亿元,涉及境内外80多家银行,以及一些信托、金融租赁公司。报道还称,中钢已委派相关机构进行了审计,“集团是否资不抵债已有第三方判断,但整体债务重组方案还未成型”。 一位中钢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媒体所说的债务重组,可能指的是中钢跟银行在谈是不是消债、免息、债转股等这些手段,中钢将这称之为债务调整,相当于是通过调整债务结构,来缓解资金难题。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中钢集团确定了一个称之为“业务重组、债务结构调整、体制机制管理变革”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在这个方案中,对内是以“止血、瘦身、造血”为目标,推进内部改革调整,对外则是以“时间换空间,不逃避债务”为目标,推进金融债务的结构调整。 在财新周刊的*新报道中,新的债务重组协议还在做,目前债务协议仍以银行借新还旧为主,但是否所有债权方都同意,还需要再观望。 “债务结构调整这块,目前是*大限度争取各相关方的支持,另外还通过新平台公司的运营,防控业务转型中的经营风险。”中钢集团方面如是称。 “一带一路”机会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部署实施,中钢集团也在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试图通过工程装备等有优势的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此前,中钢国际就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的方式,从中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钢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拿到二者共同持有的中钢设备,并实现主营业务转型,目前中钢设备的业务已涵盖钢铁冶金的全流程,同时扩展至有色、矿山、电力、新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非钢领域。 前述中钢内部人士介绍,目前,中钢设备的主要目标市场为政治、经济成熟稳定,与中国经贸发展紧密契合且有密切经贸往来的国家,“涉及‘一带一路’沿线且有工程业绩的地区(除中国外),涵盖15个国家,这15个国家已经签署工程合同金额超过40亿美元,占所有海外市场签约总金额的近2/3,是中钢设备海外工程市场的重中之重”。 10天前,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中钢集团总裁徐思伟与俄罗斯奇克苏公司董事会主席格奥尔吉.鲁巴诺维奇.拉姆扎依采夫签署了一个涵盖锰矿采矿、选矿、道路、基础设施和电解锰项目的总承包合同。 5月18日,中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钢国际对外披露了上述大单。根据公告,该公司全资子公司中钢设备有限公司(下称“中钢设备”))与俄罗斯奇克苏公司签署了电解锰项目总承包合同,合同总金额达46.2亿元,为中钢国际2014年营业总收入110.61亿元的41.77%。 该项目包括建设一座年开采75万吨锰矿的矿山、一座年产35万吨锰精矿的选矿厂、一座年产8万吨99.8%的电解金属锰厂、含配套的基础设施、公路和铁路。 “这是中钢设备继去年成功签下俄罗斯MMK钢厂烧结烟气脱硫项目之后的又一杰作,这个项目是中钢设备在俄罗斯签署的第一个大型工程总承包合同,也是国外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工程总包合同。”中钢内部人士如是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本报记者采访得知,目前,俄罗斯哈卡斯共和国州长已经书面向俄罗斯外经银行主席和普京总统汇报了项目的进展情况,接下来他还会亲自汇报,以推动项目的尽早实施。与此同时,中钢设备也在与俄罗斯哈卡斯共和国和科麦罗沃州两个州的地方政府,就成立分支机构、劳动配额的申请等问题进行沟通,为上述项目的执行扫清障碍。 这桩大单并不能让中钢集团的债务烦恼少多少,但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详细信息 - 19 2015-05
上市钢企一季度整体亏17亿元 多家钢企停牌
乐动手环app官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15.05.19 丨 4396截至2015年5月4日,沪深两市2686家上市公司全都发布了2014年年报,有266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5年一季报。伴随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已发布的年报、一季报来看,各大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前景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中国经济周刊》将带读者一起解读公司财报,挖掘财报背后的商业故事,从财报看公司、看产业,看经济、看转型。 虽然行业形势不佳,上市钢企2014年的成绩却令人乐观。从年报的行业分类看,绝大部分钢铁类上市公司在2014年中实现了盈利。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A股33家上市钢企,实现净利润增长的有14家,其余19家净利润下滑,其中凌钢股份等4家企业亏损。这不禁令市场预期,钢铁业有望回暖。然而,*新公布的2015年一季报显示,33家上市钢企中,一季度共有16家上市钢企出现亏损。这又给业界的预期带来了一丝寒意。 上市钢企业绩“两重天” ——宝钢、河北钢铁等盈利,八一钢铁、山东钢铁等净亏损 上市钢企2014年年报数据显示,在经历了连续两年多的行业去产能过剩,钢铁行业呈现出回暖迹象,然而企业业绩表现两极分化严重。 从创造的净利润额度看,2014年“钢铁一哥”宝钢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23亿元,同比增长0.08%,雄踞上市公司业绩鳌头;鞍钢股份表现亮眼,2014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9.28亿元,同比增加20.52%;河北钢铁紧随其后,其年报显示,2014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7亿元,同比增长500.10%。 此外,多数企业实现了利润的大幅回升。ST南钢、新钢股份、武钢股份等企业净利增幅均超过100%。 另一行业巨头首钢股份表现稍逊,公司年报显示,2014年公司实现净利润6264.38万元,较上年减少36.62%。而除净利润同比下滑以外,公司去年的营业收入也出现了下降。 八一钢铁、山东钢铁、凌钢股份、中原特钢和韶钢松山等公司业绩均出现净亏损。山东钢铁、凌钢股份、韶钢松山和中原特钢业绩分别下滑983.4%、1032.6%、1468.2%和2114.65%。其中,八一钢铁以20.35亿元的亏损额成为上市钢企中的“亏损王”。 八一钢铁则在其年报中表示,2014年,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终端需求持续走低,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公司产品的销售价格同比大幅下跌,远远超出成本降幅,致使本年度出现经营亏损。 事实上,在2014年国际油价接连“跳水”及铁矿石价格的下行已使钢铁行业在成本端受益。业内人士普遍指出,2014年钢价跌幅小于矿价,故而钢企的毛利率得到了提升。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1月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钢铁全行业整体盈利状况有所改善,全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882.07亿元,同比下降2.98%,实现利润304.44亿元,同比增长40.36%。 一季报显“春困” ——上市钢企整体亏损17亿元 2015年的春天,上市钢企的业绩“乍暖还寒”。有统计显示,一季度共有16家上市钢企出现亏损,马钢股份、韶钢松山、八一钢铁等13家公司的亏损额均在亿元以上。 4月2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一季度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显示,一季度钢铁行业实现利润181.3亿元,同比下降36%。 同日,中钢协披露称,一季度,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629.18亿元,同比下降14.48%;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9.87亿元,同比减亏70.46亿元,但主营业务亏损110.53亿元,增亏34.33亿元。 中金公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2015年一季度受需求下滑影响,钢价跌幅反超矿价,收入大幅下滑17.5%,毛利率环比回落1.6个百分点至7.6%(同比依然提高0.8个百分点),上市钢企合计净亏损17亿元。 不过,虽然钢铁企业一季度表现疲软,但A股钢铁板块上市公司股价却一直向好。过去4个月,钢铁板块涨幅高达83.4%,在28个行业中涨幅排第13位。 业内人士指出,一定程度股价业绩背离的背后昭示着多重政策层面利好消息的刺激。包括“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战略都可能对钢铁企业创造增长机遇。 分析师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会打通‘国际交通大动脉’,将促进‘铁(路)公(路)基(建)’产业的大发展。”分析师认为,水利、电力电网、地铁、铁路、公路、油气运输、核电以及港口等领域,钢铁都是这些工程的重要原材料。这些项目的落地,必将为钢材创造一定的需求空间。 分析师进一步分析称,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4个国家中,钢材净进口国占70%以上,是我国钢材出口的重要目标市场。除钢材直接出口外,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建设,将带动钢材间接出口。 工信部官员称兼并重组计划有望6月之前出 ——首钢、西宁特钢等均称重大事项未披露停牌 事实上,自今年3月20日工信部发布了《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后,钢铁行业新一轮兼并重组就再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到2025年,前10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3至5家全球范围内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3月28日,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骆铁军透露,近期工信部正加紧推出《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下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主要涉及产能过剩、两化融合、兼并重组等7个方面的内容,有望于2015年6月之前出台。 许多券商报告都表达出了对于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预期。招商证券在一份研报中表示,钢铁板块未来5~10年内行业*大的机会来自于兼并重组。长期需要关注的标的是各省份内的龙头企业,如韶钢松山、八一钢铁、西宁特钢、山东钢铁、河北钢铁等等,还有央企宝钢、武钢和鞍钢。这些省内龙头和央企将是中国经济转型和钢铁行业转型的*大受益者。 与此同时,4月以来,因涉及重大资产重组等影响公司经营的重大事项,包括首钢股份、西宁特钢、三钢闽光在内的数家公司均进入停牌。 5月8日,首钢股份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首钢总公司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并涉及重大资产重组。公司承诺*晚将在2015年6月8日前按要求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信息。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钢铁重组仍面临不少困难。近日,首都钢铁发展研究院原副院长戴国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尽管钢铁行业重组势在必行,但当前并非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好的时机,钢铁业重组的好时机是需要等到一部分环保不达标、经营不善的企业破产,以便兼并对象的企业资产价值真正得到显现时,不然容易出现重组企业无法脱胎换骨,拖累另一方业绩优良的企业的情况。详细信息 - 18 2015-05
钢铁寒冬 河钢为何逆势翻红
乐动手环app官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15.05.18 丨 4377由于价格下跌、产能过剩等原因,钢铁行业近年已成为中国“*不赚钱的行业”之一。但作为中国*大钢铁企业的河钢集团,情况似乎有了起色:2014年总营收比2013年多出约304亿元,全面扭亏。 “钢铁行业遭遇困难,但不能失去梦想。”于勇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于勇在2013年接过河钢集团董事长的权杖。彼时,河钢集团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十分困难,他上任即提出“2014年全面扭亏,2015年全面盈利,2016年全面提升竞争力”的目标。 核心是彻底扭转高盈利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和生产经营模式。于勇认为,钢铁企业困境是由于高盈利期的生产经营模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造成的,要改变困境不要指望大环境改变,而必须改变自身。 同步进行的是调整河钢集团的主营业务结构。于勇说:“中国有限公司还有一大块资产是非钢产业,"非钢"原来寄生在钢铁主业上,行情好时,这些寄生业务就被屏蔽掉了。现在钢铁处于低迷期,中国有限公司要盘活它。”。 重要的还有“走出去”。2014年,河钢集团做出了两个重要海外战略部署。于勇认为,“走出去”可能给河钢集团带来深刻变革,尤其是收购全球*大钢贸商德高国际贸易控股公司,进行全球资源调配,对河钢扭亏为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看来,于勇正在逼近他的梦想:短时间内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级企业”。 内部大起底 于勇表示,中国钢铁企业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能静下心来研究企业的问题。过去二三十年生产什么钢材都赚钱,从不研究怎么赚钱。现在不赚钱就得研究怎么才能提高竞争力。 不借外债是于勇研究怎么赚钱后使出的第一招。他定下了2014年“全年新增贷款为零”的不可触碰红线,建立起直面市场的倒逼机制。为此,河钢集团在2014年共依法依规清退各类外雇人员22258人,减少各种外委、外包项目644项,清理经营流通环节中间商1310个,压减75%。当年,降低非生产性开支19亿元。 在全行业财务费用同比上升20%的情况下,河钢集团则通过资金统一运作,同口径降低资金成本25亿元。各子公司因此彻底摆脱了长期“依赖集团和贷款输血”的经营惯性,建立起适应新常态的低资金、低成本生产组织模式。仅此一项河钢集团就降低总成本276亿元。 “任何一个事物的改变,包括一个企业发生巨大变化,必须从营造环境开始,而且营造环境是第一位的。”于勇让河钢集团的所有工作人员开始过上勤俭持家的日子。除了满足“原材料、动力、人工成本和财务费用”四大基本要素以外的费用一概压减,而非生产性费用占吨钢售价的20%,河钢集团因此一年下来又减少开支300多亿元。于勇说:“这就像一个人,基本生存和奢华生存的差距得有几十倍,家境困难时就要学会由奢入俭。” 更为重要的是产线对标,这也是于勇的创造性改革。“一个企业,无论有多大规模,有多少管理人员、管理经验,企业的竞争力就体现在生产线上,这是根本。”于勇说,河钢集团的产线对标是全方位的,包括相同产线的售价、产品结构、人员配置、技术水平配置等,是内部各产线的一个大起底。简单说,就是找到企业各个方面真实的差距。 此外,河钢集团对采购、销售、国贸三大经营公司实施市场化改革,由原来以保供保销为主要任务的部门属性,改变为既保供保销又面向市场、创造效益的市场化属性。改革营销机制,推行“特钢”营销服务模式,实行“一个市场、两个主体”,充分调动各子公司开发品种钢和直供市场的积极性,主动对接大型终端用户和战略供应商蔚成风气。全年板材直供比例达到66%,同比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实现营销创效60亿元。 成绩单令同行眼红。2014年,河钢集团不仅实现了未增加一分钱贷款,还追加了30亿元的还款。换句话说,河钢集团2014年同口径减少贷款依赖270亿元。“将外部市场压力,变成内部改革创新、解决深层次问题的强大动力。”于勇认为这是河钢集团在去年取得成绩的重要法宝。 非钢突围 当然,仅深挖潜力尚不能满足中国*大钢铁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于勇将眼光锁定在非钢产业的发展上。 “竞争力问题不是单纯的产品档次问题,也不是生产线是否先进问题,是中国有限公司有过高的附加成本削弱了钢铁自身竞争力。除了钢铁本身竞争力要进一步提升外,还要下大力气盘活中国有限公司现有的各种资源,*大限度地消减中国有限公司的附加成本。”于勇说。 接棒河钢集团前,于勇担任河钢集团子公司唐山钢铁董事长,而唐钢的非钢产业发展已经走在了同行业的前面,这已是业内的共识。因此,于勇有个大胆的想法,将唐钢在非钢方面的经验复制到其余6个钢铁产业子公司中去。 2008年前,河北省的钢铁产业存在采购原料无序、产品售价恶性竞争等乱象,但彼时的吨钢利润普遍高,钢铁企业“数钱数到手抽筋”。也因此,彼时的非钢产业基本处于被忽视或屏蔽状态。 如今,河北省内国有钢铁企业统一归并到了河钢集团,于勇可以让各个子公司的优势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把非钢产业发展好。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河钢“去养猪”。于勇表示,河钢集团不会轻易涉足与钢铁主业无关的非钢产业,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将原来“寄生”在钢铁产业上的资源盘活。 “这些非钢产业其实是以钢铁产业为基础。”河钢集团副董事长李贵阳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说白了就是延伸钢铁产业链。” 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例。在炼铁炼钢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要做好二次利用,这些都可以利用来发电。目前,河钢集团自发电占到所有用电的60%多,一年自发电量1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一座千万人口特大城市居民一年的用电量。“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二是能够起到环境保护作用。”李贵阳说。 还有一类非钢产业是发挥钢铁企业的消纳处理社会废弃物功能。李贵阳表示,钢铁厂能把社会上的废弃物变废为宝,比如废钢废铁,收集起来到钢厂一回炉就变成了有用钢;城市废水治理方面,河钢集团也在努力帮助社会处理废水,*高要求是达到处理完后能够直接饮用。此外,废塑料也可以收集起来给钢厂当燃料使用。河钢集团已具备将塑料当燃料但却不污染环境的技术实力。 于勇希望,再经过4年努力,河钢集团从事非钢产业工人达到5万人,全集团员工则从目前的13万人自然减员降到10万人。 作为于勇智囊团主管的河钢集团管理创新部总经理李毅仁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如果按照人均12万元算,非钢产业人员人工成本将达到60亿元,如果非钢板块人工成本实现全部自我消化,“意味着将给钢铁主业减轻60亿元的人工成本负担”。 但于勇不满足,他计划2015年通过收购用钢量大的下游制造业企业来延伸钢铁产业链,壮大非钢产业,进而提升河钢集团的竞争力。他希望借鉴全球知名钢铁企业蒂森克虏伯的成功经验,即用非钢产业迅猛发展增加集团利润。 走出去 河钢的亮点还在于“走出去”。在于勇看来,这是关乎河钢集团未来生死的一步棋,海外布局会加速河钢成为真正意义上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目标的实现。 在4月初河钢内部工作会议上,于勇强调海外战略是河钢集团未来发展的大战略,集团未来巨大的变化和成长动力是在海外板块。 此前,于勇完成“走出去”的两个重要布局。2014年11月,河钢集团与瑞士德高控股集团签署股权合作协议,增持41%德高股份,成为拥有其51%绝对控股权的股东。2013年,河钢集团子公司唐钢已持有德高10%的股份。这是迄今为止我国钢铁企业第一次收购国际成熟商业网络,开启了中国*大钢铁企业和国际*大钢铁贸易与综合服务商一体化合作的全新模式。 直接效果是,河钢通过与德高的资本运作,一下子就拥有了全球*大的营销网络,能够迅速调配资源,将河钢集团的产品及时销售到全球利润相对丰厚的市场。此外,通过与德高的合作迅速通过海外融资方式降低了融资成本,这为河钢集团带来了充足的现金流。 更大的举措来自在南非建厂。2014年9月10日,河钢集团与南非工业发展公司、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签署《南非钢铁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继2013年8月从力拓手中成功收购南非PMC矿业公司后,河钢集团在南非的第一个大手笔项目。有外媒报道称,河钢集团的南非500万吨年产项目“相当于南非2013年钢产量的2/3、非洲大陆钢产量的1/3的产品”。 为了规避海外市场不确定风险。于勇一方面与国内其他企业进行联合运营模式,河钢进行管理运营;另一方面与南非政府和国有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钢铁项目。如果该项目成功,将开创我国钢铁行业在海外市场运营的新局面。 目前,该项目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南非钢铁基地建设项目。于勇说:“未来中国有限公司还会在欧洲地区进行与钢铁产业深加工有关的垂直收购,这是河钢打造世界级钢铁企业梦想的基石。”详细信息 - 18 2015-05
钢铁产能过剩真相:国企产能下降 全国总量上升
乐动手环app官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15.05.18 丨 4402钢铁产能过剩真相 4月初一个雾气弥漫的早晨,数十辆载着中国民营钢铁业精英的奥迪车停靠在山东肥城市宝盛大酒店门前。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龙、德龙集团董事长丁立国等鱼贯而出。他们在工作人员和记者们的簇拥下,来到二楼“全联冶金商会二届二次会员大会和2015年第一次理事会”会场。 通常,这种公式化的会议意味着冗长枯燥的演讲,再加上一番“义不容辞”的美誉。如果这就是今天来宾们预料的内容,那他们一定会大感意外。 “2015年,一些钢铁企业要想好怎么去‘死’。”在主席台中间位置就坐的原国家冶金局局长、全国工商联冶金商会原名誉会长赵喜子神情严肃地说道。 此时,斜对角第一排的山西闻喜县县委书记张汪尤抬起头,不安地望了一眼赵喜子。他心里清楚,“死”的对象就包括闻喜县辖内的山西海鑫钢铁公司。 2014年11月,这家山西省*大民营钢铁企业在开开停停挣扎了4年后,*终启动了破产程序。海鑫钢铁直接和间接支撑着闻喜县约1/4人口的生计,纳税额占全县的60%。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钢铁行业自2008年进入低迷期,尽管2014年粗钢产量以8.23亿吨刷新历史记录,但粗钢表观消费量为7.4亿吨,3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钢材价格跌至2003年以来的历史*低水平。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苗长兴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2012~2014年,钢铁行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低时钢铁主业不到1%的利润率。今年一季度,国内大中型钢企亏损面近50%,钢铁业已成中国“*不赚钱”的行业之一。 举债度日成为大量钢企普遍做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2014年负债总额3.2万多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8.3%,部分企业负债率已高达80%;其中,银行借款额1.3万亿元,另有近1.9万亿元的高息短期贷款。今年一季度,钢铁业遭银行抽贷约650亿元。许多业内人士认为,钢铁财务危机随时可能大面积爆发。 2014年,除海鑫钢铁外,四川省大型钢企川威集团、黑龙江*大钢企西林钢铁集团等,相继传出面临破产重组窘境的消息。今年3月下旬,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变相裁员1.6万人。 按照工信部正拟出台的《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等政策,在此前4年压缩9000万吨的基础上,到2017年还要再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钢企数量保持在300家左右,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到2025年,前10家钢铁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比例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重整的过程中还有环保压力。新环保法、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等正式实施后,钢铁企业要达到国家新的排放标准,吨钢环保投资需要增加13%,运营费用增加200元左右。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新环保法要求过高,或将倒逼一部分钢铁企业“速死”。 “对于拥有300多万人的钢铁行业来说,过去的3年只能算是冬天,今后才是真正的寒冬。”赵喜子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拉不住的缰绳 肥城会议当晚,张汪尤再次做出努力。他找到赵喜子和部分参会企业家,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尽快撮合海鑫钢铁重组事宜。 德龙集团董事长丁立国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除非再打一下折扣,还要拉上银行一起,否则难!” 残酷现实背后是钢铁业积重难返的产能过剩。1996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2000年~2008年是中国冶金工业史上的黄金8年。 “那时,不管上什么钢铁项目都赚钱,每吨至少有千元左右的利润,真有点数钱数到手发软的感觉。”邯郸钢铁集团副总经理魏广民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作为邯钢人,魏广民有值得骄傲的资本。1990年代中期,以“抓效益、降成本”闻名的邯钢,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了一面金字招牌——“工业学邯钢”。但随后事情的发展却偏离了当初的设想。 在高利润面前,邯钢的“6字真言”被同行们抛在了脑后,钢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近乎疯狂的阶段。2003年,钢铁业总投资142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87.2%。其后数年粗钢产量增速维持在20%以上,2007年一度接近30%。大干快上为日后钢铁行业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钢铁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进入门槛不高,但退出很难。于是,决策部门频频出招给虚火上升的钢铁业降温。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2月至今,国家相关部门已先后出台了20多项淘汰钢铁落后产能的政策。 尤其是2004年江苏铁本事件,更显现出决策部门的焦虑和决心。时任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曾表示,制止钢铁行业违法违规、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大产能的问题,不只是钢铁行业自身问题,它涉及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合理投资结构等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但其后钢铁业的热情不减,大量企业仍以各种名义未批先建。甚至有业内人士形容,每次对钢铁行业的调控后,都会迎来钢铁行业的新一轮“狂欢”。 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钢铁企业被迫大幅度减产。2009年,全球钢产量锐减21.5%。但紧接着在“4万亿”大规模刺激政策下,钢铁业再度掀起投资高潮。到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8.23亿吨,约占全球一半。 河南省*大钢企安阳钢铁集团董事长李涛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分析,刺激政策拉动钢铁消费持续时间并非很长,但加上有较大比例的钢铁消费是新建和改建钢厂的内循环消费,随着时间推移,钢铁消费量和产能的关系越来越不成正比,导致钢铁产能过剩。 通常产能利用率在75%以下即可称之为产能过剩,2014年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只有70.69%。 但需要区别对待的是,我国钢铁产品中的粗钢、铸铁管、不锈型材、螺纹钢、普特钢等产能过剩,附加值较高的镀层板、冷轧薄板带、中厚特带钢、合金板和电工钢板等则需从日本和德国进口。2014年,我国进口钢材1443.21万吨。 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于勇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进口钢材仅占全国钢产量的一个多百分点,这些钢材中的大部分品种我国企业也能生产,只是缺乏稳定性,竞争力较弱。 市场何以失灵 每次政府出手调控,许多国企的产能产量下降,但全国的总量却在上升。 背后原因在于,近十多年来民营钢铁企业发展迅猛,已从2002年的三分天下,发展至2012年占据半壁江山。 因此,有批评人士将产能过剩的矛头对准了民企,并指责后者靠不开发票,延长工人工作时间等手段在效益上超过了国企。 对此,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在《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规范化经营同样是规模化民企的基本准则,他还反问,“那些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国企为什么不倒闭?” 无论国企民企,中国钢铁行业面临一个共同难题——边际生产者退出难。通常情况下,排在钢铁行业“队尾”、处于盈亏平衡线附近的企业,即为边际生产者,充当钢铁供求关系自动调节器的角色。 2003~2007年,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利润*高8.1%,*低6.5%,意味着这一调节器运行比较正常。但2009年后“失灵”,一些企业没有利润也不轻易减产、停产,甚至越亏损越增产,不仅抬高了原料价格,又亏本倾销拉低了钢材价格,使得钢铁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远低于合理水平。 其中不乏一些地区的骨干企业。比如安阳钢铁,前几年曾大幅亏损。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安钢是民营企业,可能早就关门了。它之所以还在生产,就是为了养活2.5万在岗职工和3.2万“三产”及退休人员,有生产才有现金流,才能发出工资,“这是国企的责任所在”。 规模更大的山东钢铁集团董事长任浩也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中国有限公司有近10万员工是吃钢铁饭,钢铁主业如果不能自己造血,企业发展将不可持续。” “地条钢”屡禁不绝 产能整体过剩已是钢铁业共识,不过,里面别有洞天。 2014年,我国钢材产量(含重复材)达11.3亿吨,粗钢8.2亿吨,钢材比粗钢多出3亿吨。赵喜子表示,如此大的差距,表明除钢材深加工外,“地条钢”产量仍然很大。 “地条钢”一般指假冒伪劣的钢产品。据业内人士介绍,地条钢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河北唐山、辽宁辽阳、江苏徐州、连云港等地,新疆是则“遍地开花”。但由于隐蔽性较强且利益链复杂,地条钢的准确产量至今尚是未知数。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树斌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目前我国或存在约8000万吨的地条钢生产能力,如果将这部分产能算进去,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仅为66.13%,属于严重过剩。 更为关键的是,假冒钢材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2014年,河南省共销售安钢品牌螺纹钢800万吨,但安钢自己生产的螺纹钢只有150万吨。冒充其品牌的地条钢,每吨价格比正品便宜200~300元。 2014年11月,在安钢举报下,河南省工商、质检等部门曾对假冒伪劣钢材进行过整治,但*终仅查封了部分假冒钢材产品。一段时间后,假冒伪劣产品又重回市场。 中钢协副会长迟京东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这种现象主要源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还未营造出一个足够公平的市场环境,执法也不尽公平。比如,被工信部纳入规范条件名单的304家钢铁企业,反复有人检查,但名单之外的200多家企业却鲜有人管理。造成名单之外的企业失控——既有产品质量不达标,也有环保严重不达标。他们同样在市场中销售产品,*终大幅度拉低产品价格,致使整个行业大面积亏损。 据业内人士介绍,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专门组织相关部门和协会研讨如何应对地条钢的问题,但临门一脚时却发现“门”不知在何处。 事实上,如今部分地条钢企业已改头换面,甚至连企业名称都不含钢铁两字。再者,如果废钢原料纯净,有些地条钢企业也能生产出符合标准的钢材。因此,普通的稽查办法很难发现它们的踪影,这也是地条钢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迟京东认为,治理地条钢*重要的还是靠加强政府的执法能力。无论工商、质监还是环保部门都拥有遍布县、乡、镇的执法力量,哪些企业属于地条钢企业,这些地方执法部门*清楚,因此能否打掉地条钢还要看政府部门的决心和执行力。 但现实中,由于工商部门在市场端执法,质监部门监管生产工厂,执法链条往往不畅,应该尽快打通环节,形成联合执法机制。 让地条钢企业无处藏身的一个撒手锏是稽查耗电量。据统计,钢铁工业的耗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10。业内人士介绍,只要盯紧企业耗电量,那些地条钢企业肯定无法遁形。 推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也是治理地条钢的好办法。李树斌表示,如果在钢铁业推行“营改增”,就可倒逼地条钢开发票,避免偷税漏税,从而大幅度压缩地条钢的利润空间,让假冒伪劣失去意义。 他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可以恢复废钢税收优惠政策,使正规废钢回收企业不再处于劣势地位,对地条钢的生产形成有效打击。 混战抽身难 在拥挤的中低端市场混战,谁都不好受。但抽身出来并不容易。 “不转型等死,转不好找死,钢企就处在这样尴尬的局面中。”河南济源钢铁董事长李玉田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这家有着57年历史的钢企,2001年改制为民企,并从2004年开始了“普转优、优转特”的产品升级过程——从原来仅能生产螺纹钢和线材等建筑用钢,转到优质工业用钢,再转到汽车钢、轴承钢等特种钢材。 济源钢铁想以此规避在普钢领域的激烈竞争,提升在中高端钢材中的市场份额。然而一流的设备可以依靠投资解决,但是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则很难在短期内提升。在产品质量不能达到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必然卖不出好价格。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一流的设备,二流的产品,三流的价格,是大部分钢企面临的难题。 除济源钢铁外,国内许多大型钢企也走上了转型升级的道路,并逐渐形成各自的拳头产品。比如,宝钢在汽车板材方面一支独秀,武钢、首钢在工程机械中厚板材方面占据较大市场份额,马钢、邯钢则以热、冷卷板材为主,攀枝花钢铁侧重于重轨钢材生产。 但大部分钢企产品线都较长,产品种类繁多,同质化竞争在所难免,依然摆脱不了价格战的漩涡。 安钢副总经理王新江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天然气管线用钢属于特殊品种钢,原来国内企业不能生产,因此西气东输一线全部采用进口管线钢。到了西气东输二线建设时,安钢拿到了2万吨的合同,当时吨钢价格8150元,利润1000元/吨左右。但到了西气东输三线建设时,钢企一拥而上,竞相降价,*终的价格降到每吨3700元,很多企业拿到了订单,但谁供货谁亏损。 更典型的案例是不锈钢。我国不锈钢的生产基地早期主要是太原钢铁,效益可观,但随着其他钢企的迅速跟进,到2012年,不锈钢的产能利用率已降至70%,比整个钢铁行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还低。 也有成功的案例。宝钢曾与一家汽车企业合作,发现自己供给的钢材没有日本新日铁的钢材成材率高,经过反复检验也未找出质量问题。后来发现,这家车企使用的模具是新日铁帮助设计的,自然更适合新日铁的钢材。汲取这一教训后,宝钢在与另一车企合作时,便与车企合作设计建造了适合宝钢钢材质量的特定模具,实现了较高的成材率,并为竞争对手设置了门槛。 迟京东表示,钢企转型应是从以规模为主转变为质量和服务导向,确保质量稳定,且服务个性化。 但他同时认为,从目前行业整体来看,转型做优特钢,可能只有个别企业能做到,大部分钢企在技术上、管理上、人才储备等方面暂时还做不到。 连全国*大钢铁集团河北钢铁的董事长于勇都说:“短期内,大型钢铁集团并不能指望少数高端产品来养活。” 新瘦身计划 在行业整体陷入困境、企业纷纷“自救”之时,国家调控之手即将再度祭出重拳。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骆铁军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工信部拟于今年6月底前正式出台《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目标是在这3年再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 此前的2010~2014年,我国共计淘汰炼钢产能9000万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产能过剩矛盾。尤其是2014年淘汰了3100万吨落后产能,提前完成了“十二五”目标任务。 除前述行动计划即将出台外,工信部等方面还在编制钢铁业“十三五”规划,并着手修订10年前由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将制订出更长期的政策目标。 问题在于,在2013年底时,国内400立方米以下高炉的产能比例就已降到4.7%,30吨以下转炉的产能比例仅为0.9%。简单说,能淘汰的基本都已淘汰,剩下的都不好淘汰,尤其牵涉大量职工安置问题。 此外,不少钢企之间形成互相担保的局面,银行方面也多不愿钢企被淘汰,这将进一步加大调控难度。 赵喜子分析,未来可能消减规模在100万吨/年以下产能的企业,预计有7500万吨的产能。再加上如山西海鑫、四川川威等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倒闭危机的规模较大钢企,预计产能在1500万吨,新任务或可完成。 规模是此前调控的主要标准,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苗长兴对《财经国家周刊》介绍,未来要建立以环保、能耗、质量、安全为主的综合淘汰体系,并对接执行体系,这是调控标准的一个重要转变,有关工作正在开展,可能会形成一个专门文件。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设定具体调控数字的做法意义不大,历年来都有淘汰企业名录,但水分很多,“未来的淘汰应该是市场淘汰。” 即使是认为新瘦身计划有望完成的赵喜子也表示了担忧。在他看来,2017年完成新任务后,钢铁业的前景依然不够乐观。 根据发达国家和产钢大国的发展规律,人均产钢达到600公斤时便进入峰值平台,5到10年后进入严重过剩阶段。我国2013年就达到峰值,赵喜子据此认为,“十三五”期间将是中国钢铁业的真正“寒冬”。 “别觉得钢铁过冬是周期性,咬咬牙就过去了,那就错了!”赵喜子说,即使再难,“转型升级是今后唯一的生存发展之道。”详细信息 - 15 2015-05
5月宏观看钢市 供需压力加大
乐动手环app官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15.05.15 丨 44162015年4月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增速较上月微弱回升0.3个百分点。不过,今年以来制造业需求增长持续放缓,尤其是七大主要用钢行业不容乐观。前4月投资、出口增速回落明显,仅消费平稳增长,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不足,银行风险偏好降低。 国内通胀低位运行,工业经济增长乏力 2015年4月CPI同比增长1.5%,增速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显示国内通胀仍处低位。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较上月持平,主要是食品价格中,猪肉和鲜菜涨幅较上月明显攀升,拉动CPI增速略升。 后期通胀或延续微弱回升态势。一方面,随着气温回升,鲜果和鲜菜大量上市,且蛋、肉类供应充足,5月食品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另一方面,4月非食品价格环比小涨,主要是“五一”旅游旺季影响,而家庭耐用消费品、建房及装修材料等需求表现一般,价格上涨仍受抑制。 2015年4月PPI同比下降4.6%,降幅较上月持平,显示工业通缩压力仍大。环比来看,4月PPI下降0.3%,降幅有所扩大,主要是煤炭、铁矿等采选业价格降幅扩大。考虑到国内工业经济增长乏力,后期较长一段时间内,PPI同比持续负增长态势,降幅或缓慢收窄。 主要下游用钢行业中,4月份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厂价环比分别下降0.3%、0.1%、0.2%、0.1%,运输设备制造业出厂价环比持平。今年以来,上述五大行业出厂价总体呈下降趋势,显示制造业需求增长乏力。 制造业内需增长乏力,外需延续低迷态势 2015年4月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增速较上月微弱回升0.3个百分点,仍处于五年来低位。其中,作为钢材消费的重要领域,当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较上月下滑0.2个百分点,持续4个月下滑。 七大主要用钢行业中,4月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同比增长7.3%、5%、9.2%、6.5%、10.2%,增速较上月下滑0.9、1.3、6.3、0.4、2.1个百分点,均创年内新低;当月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4%,增速由负转正,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4%,增速回升0.2个百分点,不过仍处历史低位。 后期国内制造业需求增长仍不乐观,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活动处于收缩态势。4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1%,较上月持平。分项指数中,新订单指数为50.2%,持平上月,新出口订单指数进一步下滑至48.1%,显示制造业内需增长乏力,外需延续低迷态势。 图一: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及制造业PMI指数 基建、房地产、制造业投资增速全面回落,楼市全面回暖尚待时日 由于投资、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15年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增速较1-3月下滑1.5个百分点,创下2001年以来新低。同期,全国出口同比增长1.6%,增速较1-3月下滑3.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分类来看,基建、房地产、制造业投资增速全面回落,不过基建投资仍处于快速增长。2015年1-4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20.4%,增速较1-3月下滑2.7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6%,增速回落2.5个百分点,创下2009年6月以来新低;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9%,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 图二:房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增速 在各项数据普遍趋弱的态势下,房地产销量回暖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亮点之一。2015年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81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自2014年2月以来首现正增长。随着楼市政策、货币政策放松,刺激改善型购房需求持续释放,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得以缓解。不过,由于对政策的敏感度更高,仅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销量出现回暖,而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仍大,导致房地产企业拿地、开工意愿较低。 由于地方财政紧张,基建投资增速也出现了回落。一方面,近年来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处于下滑通道,从2011年的24.8%降至2014年的8.6%,2015年前4月进一步下滑至5.1%。另一方面,今明两年地方债迎来偿债高峰,尽管财政部安排1万亿的置换债券,延长地方政府还债期限,不过因地方债规模大、利率低以及流动性差,难以获得投资者青睐。 在餐饮、网上零售等消费向好带动下,2015年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0%,维持平稳增长。不过,对于钢材拉动较大的家电类消费增速下滑明显。4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5%,较上月大幅下滑10.8个百分点。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欧洲经济企稳回升,美国经济增速放缓,新兴经济体普遍增长回落,导致我国出口受阻。不过,凭借低价竞争优势、国内钢厂持续开拓海外市场以及新兴经济体钢材需求总量庞大等因素,我国钢材出口仍处高位,全年或1亿吨左右。 图三:进出口累计同比增长 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不足,银行风险偏好降低 2015年4月末,M2同比增长10.1%,较上月末下滑1.5个百分点。M2增速再创历史新低的因素包括:首先,除表外融资同比继续大降外,4月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不足,也导致货币派生减少。其次,4月我国出口同比下降6.4%,外汇占款或大幅减少,造成基础货币供应出现缺口。*后,随着股市火爆,导致居民存款搬家,4月减少1.05万亿,对货币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2015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5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881亿元和4488亿元。其中,表外融资占比继续维持低位,当月仅224亿元。当月表内融资7780亿元,同环比均下降;企业债券净融资1551亿元,同比大减2113亿元,显示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低迷,生产经营活动趋弱。 图四:社会融资规模分类走势 同时,2015年4月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中长期贷款2776亿元,同比下降452亿元,环比下降878亿元,也印证企业信心不足,扩张动力减弱。而票据融资1361亿元,同比增加503亿元,环比增加1081亿元,显示银行风险偏好降低,通过票据融资冲量,企业对短期资金需求增加。 图五:企业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 总结 总体来看,后期较长一段时间内,工业经济通缩压力仍大。制造业需求增长乏力、房地产投资回暖尚待时日,基建投资依然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为推动地方债发行,给基础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一方面,地方债采取定向承销方式发行,且发行利率上限为同期限国债30%。另一方面,允许以地方政府债券为抵押向央行获得流动性,提升银行配置地方债意愿。 同时,考虑到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胀低位运行,实体经济信贷支持不足等,后期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降息降准仍有空间,需加大流动性供给,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此外,我国金融改革加快,包括推进抵押再贷款、信贷资产证券化、取消贷存比考核等。 短期内,受累于下游用钢需求增长趋弱,而钢铁业供给攀升,供需压力再度加大,在更为有力的稳增长措施出台之前,钢市或弱势运行。详细信息 - 15 2015-05
市场化推动钢铁产业减产升级
乐动手环app官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15.05.15 丨 45042014年是我国钢铁产业趋势的分水岭,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减产升级迫在眉睫。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出现30年来首次趋势性下降,粗钢产量与产能反而继续呈现粗放式增长。钢铁行业的深层次问题开始显现,减产升级的社会共识已经基本形成。根据过往经验,立足当今现实,“努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应该成为我国钢铁产业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进行减产升级、实现产业再造以迎接工业4.0新时代的必然选择。 一、产能过剩十分严重。2014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出现了30年来首次下降,同比下降3.4%至7.38亿吨。与之相反,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2%至8.23亿吨,占全球总产量16.62亿吨的近一半。据权威机构统计,我国粗钢产能已增长至11.6亿吨,产能闲置率高达30%。宝钢湛江、武钢防城等千万吨级在建大型项目即将投产,还有不少新增产能及改造扩产计划。 尽管一些国家对中国钢材长期实行反倾销,我国2014年的钢材出口仍然出现了历史性井喷,同比增长50.5%,高达9378万吨。出口总量超过了全球粗钢年产量排名第三位的美国(8830万吨),仅次于排名第二位的日本(11070万吨)。钢材出口量爆发式增长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为了减少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促进产业升级,避免贸易摩擦,我国已从今年开始全面取消了占钢材出口量超1/3的含硼钢的出口退税。综合汇率等影响因素, 2015年的钢材出口量或将减少10%左右。 二、行业亏损愈演愈烈。随着我国钢铁产销矛盾越来越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竞相降价频繁上演,钢价从2008年顶峰下降近70%,企业亏损不断增多,行业利润越来越低。自2013年以来,海鑫、川威等钢铁企业陆续陷入了破产危机。还有一部分钢铁企业也走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借助当地政府的临时性补贴等支持,才暂时幸免了极端事件出现。 继2012年出现钢铁企业“养猪”求生的新闻后,2013年全国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进一步降低至0.4%。2014年虽然铁矿价格巨幅下降而使钢铁行业利润率有所回升,也仅仅只有0.74%。2015年第一季度,在铁矿石、煤焦等冶金原料价格深幅探底的有利市场环境里,反而出现了全行业总体亏损。 三、同质竞争加剧过剩。近十年来,民营钢铁企业发展迅猛,推动我国钢铁产业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大飞跃,目前已经出现了总量严重过剩的新局面。与此同时,高强中厚宽带、特厚板、汽车用热镀锌板等高技术、高质量的钢材品种并没有实现完全国产化,依然需要大量进口,2014年累计进口钢材仍然高达1443万吨。 我国民营钢铁企业受各种因素制约,大多数投资者主要着眼于中低端的钢坯、建材、板材、管材等过度竞争领域。不少华北民营钢厂只能冶炼钢坯,品种非常单一,不能连铸连轧。围绕钢坯冶炼高炉的轧钢企业数量庞大,各家的设备及技术都十分有限,大多数厂家只能轧制标准不高、品种单一的中低端卷板及建材。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价格战频发,加剧了我国中低端钢材领域的市场竞争。设备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能源浪费大、环保措施少、竞争能力弱、社会效益差、产能过剩多等低水平问题越来越突出。 四、经济转型拉动有限。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进入中高速增长期的新常态,各级政府正在大力推动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近年来,中央政府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在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一直强调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及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刺激性政策措施。 占据钢材消费量近1/3的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了调整周期,这两年陆续出台的房地产“松绑”政策并未扭转下降趋势,大部分地区的房价还在不断下跌。高铁及地铁等轨道交通以及核电等电力设施的建设投资明显加大,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含量高,钢材在项目建设投资中的成本占比十分小。经测算,1000亿元的铁路投资大致只能带动350万吨左右的直接钢材需求,主要拉动的还是技术标准高的优质特殊钢和不锈钢。 鉴于投资与出口都已显露疲态,增长潜力不再巨大,政府已经把经济稳增长的着力重点放在了消费拉动这架马车上。围绕促进消费升级需求的第三产业增长十分迅速,却不能有效拉动粗钢消费增加,国民经济增长对钢材的消费强度正在不断降低。经分析统计,2014年的万元GDP钢材消费强度只有110公斤左右,比2007年的约174公斤大幅下降近60%。根据测算,2020年前后或将进一步降至50公斤水平。 五、需求增长难有期待。人均粗钢产量600公斤是钢铁产业的转折点。观察世界发达经济体与产钢大国的发展轨迹,人均粗钢产量达到600公斤后就将进入5至10年左右的粗钢产量峰值平台期,然后下降到500公斤左右的稳定周期。我国人均粗钢产量从1950年的1.1公斤上升到2014年的601公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601公斤的骄人数字不仅大大高出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当期水平,也超过欧美整体1973年出现的人均粗钢590公斤峰值,由此也立即引发了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的首次大幅下降。 我国长期严格执行的“计划生育”国策已使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多年大幅度下降,人口问题已经逐步进入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的研究课题。有条件放开“二胎”生育鼓励政策的效应微弱,人口红利消失的大趋势已经显露。人口自然增长带动钢铁需求增长的预期正在逆转,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临近,粗钢表观需求量还将面临快速下降的自然推力。综合测算,我国粗钢产量将在2015年前后达到峰值,2020年前后进入以废钢冶炼为主的“废钢时代”,粗钢年产量也将逐步下降到6.5亿吨左右的合理规模。 六、产能过剩急需解决。在过去十年经济飞速发展大潮中,国有、民营钢铁企业适应市场需求进行了快速扩张,满足了经济建设的增长需求。由于全国性项目集中审批机制失灵,一些重要钢铁项目久拖难批,一些地区自行放任钢厂建设。经过十年左右的产业无序大发展,许多地区的钢铁产业布局偏少,部分地区的钢铁产业野蛮生产,产业分布错位严重,技术升级动力不足。过去相当长时期里,各类建设处于饱和状态的华北地区的钢铁产能出现严重过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却没有足够的钢铁产业支撑。 近年来,西北、华南的钢铁基地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许多地区已经实现区域自足甚至局部过剩。新疆就在2014年出现了钢铁产量增速快于市场需求增长的阶段性严重过剩态势,不少新疆钢铁企业只好返回内地争夺市场。华北地区生产的钢材被迫面对传统远距离市场份额不断萎缩的新难题,外销不畅只能加剧产地市场的竞争难度。 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在资金、成本等多重压力下,一些钢铁企业长期忽视或压减环保支出,甚至面对环保高压政策铤而走险。京津地区周边近2亿吨粗钢产量释放的废水、废气、粉尘等污染物,恶化了华北地区的水源、空气生态环境,导致大范围雾霾等恶劣天气明显增多。 我国是全球铁矿石进口量*大、对外依存度较高的钢铁大国。根据中钢协统计,2014年我国进口铁矿石9.33亿吨,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到78.5%。过去十年的钢铁产业高速增长也带动了全球铁矿价格迭创新高,2008年一度超过200美元/吨,2010年和2011年又两度接近200美元/吨的历史高位,疯狂天价令世人无限惊讶。粗放型高速增长的我国钢铁产业遭遇了“未把利润留下却把污染留下”的尴尬。一方面巨量进口铁矿、煤炭(2013年进口3.27亿吨)等初级原料,一方面大量出口中低端钢材等初级产品, 七、减产升级需要推力。钢铁产业是不少地区的经济、税收主要来源和就业出路,甚至是个别地区的经济社会变化的敏感晴雨表。尽管减产升级已经成为了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认知,对钢铁集中产地,在经济形势不佳、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钢铁企业以及地方政府没有多少推动企业减产升级的实在动力。鉴于钢铁企业对不少地区在经济、就业等方方面面的无可替代重要性,依赖钢铁企业的区域亟需配套完善的综合性的外来推力,才能真正出现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的坚实行动。 新的《环保法》已经颁布实施超过100天,环保部也已约谈了五位市长, 在临沂等地起到了明显的震慑作用。关停行动虽然在一些地方轰轰烈烈地展开,由此导致的当地经济下行压力也十分巨大,*终能够坚持多久是摆在各方面前的现实客观难题。毕竟关停、改造、升级等措施都需要巨量资金投入,还涉及人员就业和社会稳定等各种棘手问题,需要科学的系统化的组合性配套方案才能逐一化解。只有把关停改造涉及的各种重大难题解决了,把主要风险排除了,才能彻底祛除那些落后或无效的钢铁过剩产能,才能顺利实现减产升级的产业战略目标。 八、推力来自市场压力。我国对钢铁产业进行过多轮整顿和减产行动,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也采取过“关、停、并、转”等方式强力推进,总体效果却差强人意,一些计划和项目*后还不了了之。回首分析,关键原因还是没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作用。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经济形态及经济成分更加丰富多彩,钢铁产业涉及的经济因素和市场要素更加多种多样。继续沿用行政色彩浓郁的措施来推动减产升级,不仅成本非常高昂,而且容易重复过去的老路,*后或许仍然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新一届中央政府注意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变化,国务院全力推进政府职能转换和行政方式转变,大力推行“简政放权”,“能给市场做的要尽量还给市场”,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促进生产要素顺畅流通。我国钢铁产业的经济成分已经多样化,减产升级大变革不能再依赖行政措施。只有充分利用市场力量,把政策导向通过市场化手段传导为巨大的市场压力,在压力倒逼下寻找研究出符合市场规律的前瞻性举措。市场压力倒逼的改革推力,既可真正实现企业减产目标,又能充分赢得产业升级机遇,从而扎实推进全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为钢铁企业赢得未来的市场机遇打下坚实基础。 九、市场方式多种多样。我国钢铁产业已经到了必须进行“刮骨疗毒”式的减产升级新时期,减产是近期首要阶段目标,升级是长期生存发展需要。行政措施并非*,行政部门通过制定优化市场规则的方式进行引导推动,促进市场力量推进钢铁行业的减产升级。目前看来,首先应立即关停环保意识淡漠、环保设施不全的钢铁企业,其次需要全面推行连铸连轧等先进生产工艺,还要分阶段加快淘汰750M3以下的冶炼高炉,同时应该鼓励设备工艺先进、坚持技术创新、产能转移海外的钢铁企业发展升级。 根据有关机构测算,中国现有钢铁企业需要新增环保投资1000亿元左右才能达到新《环保法》要求,一些前期环保投入欠账过多的企业将不得不被市场推力淘汰。不少上市银行已经压缩了对钢铁产业的信贷规模,信贷资金流向改变将加速钢铁企业的减产升级行动。唐山市通过修改鼓励产业目录等方式,积极引导钢铁企业进行“非钢产业”转型,中国民生投资等民营企业已经看到我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商机进行战略性布局。 不少钢铁企业自身立足内部挖潜,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设备升级改造,投入技术升级研发,提高特优产品比重,积极减产量增质量。一些不锈钢企业实现了镍矿直接入炉冶炼的热装热送,以及后续工艺的连铸连轧。2013年以来,国家加大了支持钢铁企业向海外转移的政策力度,河北钢铁集团已经开始谋划南非500万吨生产基地。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迅速推进,还将有更多钢铁企业将过剩产能转移海外。产能外移战略既可以此顺应国内市场发展规律,规避国内市场的过度竞争,又可因此拓展新兴海外大市场,由此帮助我国钢铁企业实现国内减产升级、综合能力增强的长远发展目标。 十、完善优化市场环境。市场与政府的功能定位不同,发挥作用各异,在经济层面无法互相越位代替。我国现有近3亿吨粗钢产能或因为落后或因为环保或因为市场都需要尽快淘汰,未来5-10年还有近2亿吨粗钢产能将在市场规律的推动下被陆续减除,减产与升级的压力同样巨大。 在惨烈的市场化减产升级过程中,不仅涉及企业投资方的利益得失,也关系到从业人员的生活生存,还影响到当地政府的经济收益。市场化推进的钢铁产业减产升级革命,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市场本身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或难题,还需要政府进行统筹协调甚至托底解决。为了尽量减少我国钢铁产业新一轮大变革带来的压力或动荡,需要相关政府主管统筹部门先期做好摸底调研,主动进行政策引导,积极开展沟通协调,坚决化解矛盾纠纷。 我国钢铁产业面对不得不减产升级的巨大市场压力,钢铁企业自身应该充分认识减产求生、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增强主动作为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政府使用好制定规则导向的影响力,充分运用好市场力量的倒逼推力,促进钢铁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落实减产停产、强化设备技术改造、升级生产经营理念、突破区域市场束缚、赢取全球竞争机会。 全球工业4.0新时代已经到来,在市场压力的倒逼下,企业只有主动变革图强,政府将会积极引导统筹。我国钢铁产业将面临新的烈火考验,从国内数量粗放型发展坚定地向全球质量领先型蜕变,经历凤凰涅槃,从而实现全球化布局的钢铁强国的伟大梦想。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