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化解产能过剩的先手棋 是价格还是输出?

    丨    2014.01.29    丨    4827

 

化解产能过剩的先手棋 是价格还是输出?

 

 

 

     近年来,以钢铁、电解铝、水泥、玻璃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以及以光伏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内同质化竞争堪称“惨烈”,造成大量能源资源浪费。为此,国务院继去年出台《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指导意见》后,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等部委相继推出配套和具体措施,形成“组合拳”。中国有限公司今日推出专题,从各个部委推出的措施中来观察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办法。

    “产能输出”战略带来逾3万亿元对外投资蛋糕

    分析指出,告别过去单纯输出“中国制造”产品的传统路径,转而以资本输出引导多行业产能输出“大潮”,满足不同地区的投资需求,实现“一石数鸟”的多赢局面

    在去年10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后,各部委打出一套“组合拳”,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上除强调以压缩产能的“堵”的政策外,“向海外输出过剩产能”的“疏”的提法正不断成为共识。

    其中,商务部更看重“海外投资”这一方式,商务部一位官员表示:从时间周期看,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很难在短期内有所缓解。所以要积极主动地创造外需,加快中国产业资本“走出去”,积极推进“产能输出”战略,不仅可以缓解内部供需矛盾,也必将为中国的全球化发展带来更大收益。

    他还透露:“下一步,海外投资的总体方向会走向备案制,会分类别、分企业性质来处理。不过敏感地区和行业仍不会完全放开。”

    近期,中外经贸合作迅猛发展,各国政要频繁造访中国,且接连抛出巨额贸易大单,这一系列非同寻常的动向引起中国国内舆论的热切关注。阿根廷政府人士日前高调宣布,将从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购买总价为24.7亿美元的铁路设备,用于提升国有货运铁路的运输能力。据悉,阿根廷计划部部长胡里奥·德维多近期还将飞赴中国洽谈合作具体事宜。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来华商谈投资的外国政要络绎不绝。

    伴随着风云变幻的国际贸易新形势下的贸易新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对外合作政策新主张,特别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装备外交”旋风的刮起,预示着中国对外合作进程将开启新的篇章。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计划的新思维的核心要领是:告别过去单纯输出“中国制造”产品的传统路径,转而以资本输出撬动多行业过剩产能输出“大潮”,满足不同地区的投资需求,实现“一石数鸟”的多赢局面。未来5年内,中国政府将践行这一新思维启动高达5000亿美元(逾3万亿元人民币)的对外投资计划,这无疑将激起市场“千层浪”。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国家现在加强装备、基础设施、核能、高铁行业的对外投资,将产生大量上下游需求,这些需求会涉及到玻璃水泥等行业。

    中国与东盟以及周边国家有很多互联互通的项目,涉及高速公路和铁路的网点建设。

    “虽然大规模建设期已经过去,但在很多中等水平发达国家,他们还需要铁路、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更新和投入,此时将国内富余的配套产业转过去,也可能是恰逢其时。如果能处理好对不同领域的海外投资安排,会产生好的效益。”霍建国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指出,国内众多行业甚至包括一些新兴产业的产能利用率均不足75%,以产业升级带动产能消化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未来的全球产业格局调整过程中,将按照国际分工价值链进行产业布局的重新分布优化。在此背景下,通过向海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助于过剩产能的消化并推动这些产业的优化升级,更深远的层面将推动中国在全球产业新格局中占据产业链分工的优势地位。(证券日报)
信息监督:马力 010-63967913 1381161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