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去产能成主旋律 合并重组与举牌成关键词
乐动手环app官网钢管集团——连续11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16.12.21 丨 6605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2016年我国钢铁行业的话,“涨”字虽然不能完全说明详细情况,但已经概括的八九不离十。2016年不论从钢铁的价格来说,还是从上市钢企的业绩扭亏为盈,都足够吸引眼球,更不用提宝钢、武钢两大钢企合并后打造出了我国钢铁行业的“航母”的轰动。而临近年底,首钢股份被举牌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已有眼光独到者看到了钢企的曙光。从去产能层面来看,2016年钢铁行业去产能的效果已经显现。
就像玩具九连环一样,去产能影响了钢铁的价格;钢铁价格的上涨带动了上市钢企的业绩;钢企业绩企稳后有人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投资;而等到企业获得投资做大做强后,进行整合又再次促进了去产能,环环相扣……
其实,不论钢企的业绩也好,钢价也好,钢铁市场的回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推行,这项改革从长远角度来看,剑指了当前中国经济的“顽疾”,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和活力大有好处,虽然短期触动部分企业、个人的利益,但能够使得钢铁这个曾经一度失去活力的行业看到再起的希望,已经说明供给侧改革方向的正确。
在2016年钢铁行业白皮书中,记者将简要回顾这一年中钢铁行业的焦点事件,裨益之处均有借鉴,也希望能够对今后钢企行业的复兴提供点滴“星火”的动力。
价格:多品种钢价涨幅超50%
“钢铁的生意难做!”这是前几年《证券日报》记者采访钢企和钢铁贸易商抱怨*多的一句话,但2016年钢价的回暖使得这份抱怨减少了,换来的却是行业内的惊呼,钢铁的价格又创了新高。
2011年至2015年现货钢价一直处于下跌的阶段,2015年更是创出了这几年以来跌幅之*,从2003年至2013年的10多年间,国内钢价绝大多数时间均运行在3000元/吨-5000元/吨的区间,至2014年国内钢价跌至“2”字头,2015年更是跌至“1”字头,持续刷新历史新低。
不过,从2015年年底开始,从期货行业的“一片红”到板材吹响现货市场价格反弹的号角,再到钢材多种品种联动反弹,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寒冬腊月时,钢铁市场会止跌反弹。截至2015年12月30日,和2015年12月份前期价格低点相比,国内板材市场价格累计上涨约400元/吨左右,螺线价格也有150元/吨左右的反弹。
到了2016年2月份,数据显示,2月14日钢坯价格受下游个别拉涨,小幅涨10元至1550元/吨。
随后,钢铁价格便逐渐上涨,截至2016年12月12日的价格显示,唐山及周边主流钢厂普碳方坯含税出厂3110元/吨,鑫达3130元/吨,商家裸价2980元/吨,3110元/吨这一价格要比今年2月14日钢坯的价格上涨了107.33%。
截至今年12月12日,HRB400螺纹钢的价格均保持在3700元/吨左右,比今年2月份1985元/吨的价格上涨了86.4%左右。
截至12月中旬,4.75mm热轧板卷北京地区的价格为3850元/吨,上海地区为3920元/吨,广州地区为3980元/吨,重庆则达到了4080元/吨,以这几个地区的均价计算的话,4.75mm热轧板卷的价格在3976元/吨左右,相比2月14日的2008元/吨上涨了98%。
价格反映出来的数据是*真实的,今年“钢铁价格=白菜价”的说法再没有被提及,相反的大家都在纷纷预测,钢铁价格上涨的顶点在哪里。当然,今年钢铁价格的上涨是受多方面影响的,例如铁矿石的价格、焦煤的价格等等。
有分析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钢铁价格的上涨,从国际看,伴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钢铁需求有所上升,而铁矿石价格的提高也推升了钢铁产品的成本。从国内情况看,我国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持续启动显然正在支撑对钢材的需求。此外,我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削减过剩产能工作,相关措施逐步出台,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在削减过剩产能的同时,中国还将采取综合性措施扩大钢铁产品消费领域。这些因素都给钢铁市场带来了良好的预期,对促使钢铁产品价格提升发挥了作用。
另外,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如果相关国家、地区都能像中国政府一样共同努力,负责任地削减产能、扩大需求,全球钢铁产业是有可能走出困境的。
全球钢铁产业走出困境的可能性增大了,而我国钢铁企业前几年时所处的困境已经减轻了很多,这一点从今年上市钢企的业绩就有体现。
业绩:上市钢企普遍扭亏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1月份至11月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7万亿元,同比下降19.32%;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531亿元,销售利润率为-2%,亏损面50.5%,亏损企业产量占会员企业钢产量的47.38%。1月份至11月份51家企业亏损,较去年同期增加27家;11月份当月重点企业亏损146.27亿元,亏损企业62家。1月份至11月份,盈利前10家企业合计盈利110.48亿元,同比下降46.03%;亏损前10家企业合计亏损494.97亿元,是上年同期亏损额的11.88倍,表现为盈利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亏损企业亏损程度加剧,整体形势进一步恶化。
而今年前三季度,中钢协会员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9920.87亿元,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52.0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亏损面同比下降21.21个百分点。
更直观的数据是上市钢企们的财报。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36家上市钢企的利润总和为亏损39.14亿元,而中报期时便扭亏为盈,利润总和为44.62亿元,三季度这36家上市钢企的利润总和再次上涨,为98.55亿元。
今年一季度,亏损的上市钢企共有16家,二季度时收窄至7家,三季度时只有6家上市钢企出现亏损。从鞍钢股份、包钢股份、首钢股份这几家大型钢企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就可以看出,钢企的业绩今年正在向好发展。
今年一季度,鞍钢股份的净利润为亏损6.15亿元,中报期时已经扭亏为盈,净利润达3亿元,三季度时公司的净利润大涨至9.77亿元;包钢股份今年一季度时净利润为亏损5.5亿元,中报期时盈利2751.8万元,三季度实现净利润突破了2亿元;首钢股份今年一季度亏损4.82亿元,中报期时盈利1645.16万元,三季度盈利了1.37亿元。
对于今年钢企业绩大幅好转,有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除了钢铁价格的支撑外,更有原料价格跌幅更大、下游需求复苏、钢企降本增效三大主因。
首先,上半年钢铁原料矿价、焦炭价格同比跌幅达15%和18%,均超过钢价跌幅6%。同时,钢企纷纷启动降本增效、减员限产等改革措施,大幅降低了钢材生产成本,给钢企盈利提供了宽松的空间。
其次,下游需求侧的转暖复苏则带动了钢材的销售。其中,地产投资增速自去年末触底后快速回升,上半年投资累计增速达6.10%,相比去年同期4.60%有所改善;基建投资作为政府对冲经济下滑的稳增长措施,今年投资增速整体保持高位稳中向上,前六月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高达20.31%。
下半年,在成本推动和工业需求显著好转的情况下,叠加中频炉关停,钢价和钢铁上市公司的业绩加速上扬。
截至今年12月19日,虽然年报尚未披露,但已有13家上市钢企发布了年报预告,数据显示,这13家钢企中,有1家净利润略减,1家略增、4家扭亏、1家首亏、1家续亏、2家续盈、2家预增,1家不确定。
从具体业绩来看,上述13家公司中已有6家公布了预计净利润,其中三钢闽光目前位列榜首。据公司三季报显示,预计实现年度净利润5.38亿元至7.43亿元,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公司方面表示,2016年1月份至9月份,在国家政策严厉调控下,钢铁产能扩张趋势得到遏制,加之国内钢材市场需求明显提升,钢材价格出现上涨,公司盈利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以及2016年4月份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割完成,相关资产正式转移至本公司名下,进一步降低公司钢材成本,增强公司盈利能力。但目前铁精粉、焦炭价格上涨以及运输成本上升使得钢材成本有所提升,挤压利润空间。预计2016年1月份至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上升158%-180%。
目前上述13家公司中有5家公布了净利润变动幅度,其中宝钢股份以净利增长800%暂为预增王。对于净利增长的原因,宝钢股份表示,全方位成本削减落地助推业绩体现。针对外部市场波动,公司眼睛向内,围绕采购降本、制造降本、付现费用削减、现货损失降低等方面,大力推进成本削减举措、机构精简与效率提升,取得超预期成效,有效支撑了当期业绩的提升。市场开拓和品种结构优化取得成效。积极应对国内外钢铁市场变化,加强三地协同,稳定用户,实现效益*优的产销运行;大力拓展品种和市场,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制造能力,全年优势产品、战略产品销量预计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上市钢企盈利了,除了不用再被铺天盖地“钢企寒冬,如何扭亏,如何生存”的新闻标题所困扰,还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在今年举牌热来临之际,有上市钢企被举牌了。
举牌:石榴集团举牌看好首钢股份
“举牌”可以称之为2016年资本市场的绝对热词,不仅因为有万科、恒大等备受瞩目的公司加入,更是因为今年以来被举牌的上市公司数量众多。
从行业来看,被举牌的上市公司行业纷繁,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首钢股份被石榴集团举牌,成为2016年年内我国上市钢企被举牌的首例。
今年10月13日,首钢股份发布公告称,北京易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易诊科技)、北京小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终控制人均为崔巍、桑春华;北京纳木纳尼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塞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石榴港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安第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深交所增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539.11万股,占总股本的0.10%,增持均价5.39元/股。
近年来,我国钢企业绩较为低迷,虽然今年在供给侧改革以及去产能等政策的带动下稍有好转,但仍处于产能过剩的行业之一,而一家地产公司举牌钢企不免引来联想。曾有分析人士猜测,石榴集团举牌是觊觎首钢石景山老厂区的地块,但据《证券日报》记者翻阅10月15日首钢股份发布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发现,首钢股份也曾明确表示,信息披露义务人本次增持的目的,是出于对首钢股份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所进行的投资,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京津冀一体化以及国企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发展机遇。
而在此之后,今年11月16日,石榴集团发布说明,称继第一次举牌首钢股份后,已继续增持至持股7%。
在说明中,石榴集团表示,首钢股份的管理团队已和公司董事长及高管团队就首钢股份未来的发展与运作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作为第二股东的石榴集团对首钢股份未来的发展,以及现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充满信心。按照双方沟通的发展步骤、战略举措和未来可能的资本运作,首钢总公司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将上市公司打造成千亿级平台的规划实施路径部署明确、现实可行。
至此,之前关于石榴集团举牌首钢的种种猜测才渐渐平息,作为看好钢企发展以及首钢股份乃至首钢集团京津冀一体化,作为战略投资者石榴集团举牌也有理可循。此前,首钢总公司董事长靳伟也曾公开表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首钢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锋队和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载体,自觉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在解决国家社会关注的难题中实现企业发展。
今年早些时候,曾有传闻称首钢股份将与河北钢铁合并,不过*终传言并没有被证实。但提到钢铁企业的合并,今年不得不提到“中国神钢”的诞生。
合并:宝武集团成立打造钢铁航母
银监会、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12月16日发文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主动去产能的钢铁煤炭困难企业进行贷款重组,支持钢铁煤炭企业合理资金需求,加大对兼并重组钢铁煤炭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严控违规新增钢铁煤炭产能的信贷投放。三部门发布的《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金融债权债务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能产生整合效应的钢铁煤炭兼并重组项目采取银团贷款等方式,积极稳妥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对符合并购贷款条件的兼并重组企业,并购交易价款中并购贷款所占比例上限可提高至70%。
对于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多部门已经表达出支持的态度,而今年钢铁企业的合并,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的合并绝对是轰动我国钢铁行业的大事。
12月7日晚间,宝钢股份与武钢股份双双公告称,经证监会审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事项,获得无条件通过。两家公司股票12特8日正式复牌。复牌当天早盘,武钢股份股价*高时逼近涨停,涨幅高达9.65%;同样,宝钢股份*高时亦大涨8.28%。
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年度大戏,宝钢、武钢重组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大背景下,这艘拥有22.8万名员工、总资产达7300亿元的“钢铁巨舰”,正是钢铁行业克服重重困难、化解过剩产能的产物,也是中央推进钢铁去产能决心的体现。
在国内钢铁市场,宝钢集团产量仅次于河钢集团,名列第二,武钢则名列第六。作为我国现代化程度*高的钢铁生产企业,宝钢拥有的领先技术及高附加值钢铁产品使其在全球钢铁行业占有一席之地;而武钢虽为一家传统的钢铁生产企业,同样也拥有先进的钢铁生产线。
不过,上述两家企业盈利状况却有着天壤之别。据此前武钢股份发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该公司2015年净亏损75.15亿元,是当年A股年报中亏损额度*高的上市公司。宝钢股份2015年虽实现营业收入1637.9亿元、净利润10.13亿元,但其利润率同比也大幅下降了82.51%。虽然宝钢和武钢都是国内钢铁巨头,但其在国内钢铁市场所占份额却不大,宝钢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还不足5%。
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据统计,我国现有500多家钢铁企业中,民营钢企达400多家,但产能达1000万吨以上的民营企业只有7家。正是因为企业过于分散、产品同质化严重,进一步加剧国内钢铁市场的恶性竞争,进而导致钢材价格低迷,企业效益明显下滑。
宝钢、武钢重组,顺应了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要求。今年2月份,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国要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吨至1.5亿吨。今年5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央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会议上要求,今明两年间央企要率先压减10%左右的钢铁和煤炭产能。
从国际经验来看,大型钢铁企业重组后,会促使钢铁业过剩产能有所下降,企业运营效率将有所提升。从行业发展趋势看,宝钢、武钢重组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化解产能过剩的进程,促进中国钢铁行业整体转型升级。
同时,我国目前散落在各地的钢铁企业有500多家,去年粗钢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只占34.23%,而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前十家的钢铁企业产量约占全国比重的60%以上。宝武集团的诞生,可*大程度地提高集中度,发挥规模效应。作为业内首个集团重组与上市公司合并同步推进的央企联合重组,宝武携手不但不会带来垄断,相反会有示范效应。
宝武集团的整合,为我国钢铁行业整合调整开创了先河,更主要的是,为钢铁行业去产能做出了表率。
按照三年规划,宝钢要去掉900多万吨过剩产能,武钢要去掉400多万吨过剩产能。在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中,宝武集团也应率先垂范。
由此可见,钢铁业通过去产能已刻不容缓。而在此过程中,应妥善安置下岗分流人员,对特大型集团来讲尤为重要。同时,钢铁集团既要立足国内智能创新发展,又要对标世界一流,做强做精钢铁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持续深化改革中激发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去产能:年内淘汰计划已完成
2016年是中国钢铁行业去产能的开局之年,国务院提出了未来5年内淘汰1亿吨-1.5亿吨钢铁产能的目标,其中2016年计划淘汰4500万吨。随着2016年进入尾声,去产能的步伐也不断加快,截至10月底,钢铁行业已提前完成全年去产能目标任务。
据了解,2014年我国已经开始执行高炉容积400立方米、转炉容量30吨、电炉容量30吨的淘汰标准要求,目前属于落后产能装备已不多。进入2017年,随着淘汰过剩产能的范围扩大,淘汰计划必然要延伸到在产装置。而且,目前我国钢铁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基本完成,而随着非落后产能进入淘汰目录,而且还是在产项目,在大宗商品和宏观经济景气回升的大背景下,将导致去产能任务难以落实,或者虚假落实。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去产能工作展开验收,既要抓正面典型,也要抓反面典型,如果存在走形式、弄虚作假问题,应依法依规予以严肃查处。目前有些地方可能会产生侥幸心理,在中央提出去产能时,就相对地做一做样子。而一旦中央呼声减弱,地方产能可能就会死灰复燃。所以,要将去产能贯彻到底。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指出,所谓去产能并非要“一棒子打死”似的关停,需要彻底关停的是落后以及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能,而大部分钢企也可以借助去产能以及供给侧改革这一时期进行转型升级。
今年11月14日工信部印发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下简称:《规划》)显示,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已不再是大规模发展时期,将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的发展阶段,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
有业内人士解读《规划》时表示,要摆脱钢铁行业当前困境,除了产能要减少之外,钢铁行业必须从自身出发,努力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应通过重点培育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等4种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动钢企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由单纯地提供“产品”向“产品+服务”转变,开辟抢占价值链高端的有效途径。另外,钢企要和“互联网+”深度融合。通过转型升级,钢铁行业向服务型制造迈进,要把互联网技术融入钢铁产业运营体系,开辟电子商务等创新模式,实现制造业企业、互联网企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之间的跨界联合,推动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协同。
就像玩具九连环一样,去产能影响了钢铁的价格;钢铁价格的上涨带动了上市钢企的业绩;钢企业绩企稳后有人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投资;而等到企业获得投资做大做强后,进行整合又再次促进了去产能,环环相扣……
其实,不论钢企的业绩也好,钢价也好,钢铁市场的回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推行,这项改革从长远角度来看,剑指了当前中国经济的“顽疾”,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和活力大有好处,虽然短期触动部分企业、个人的利益,但能够使得钢铁这个曾经一度失去活力的行业看到再起的希望,已经说明供给侧改革方向的正确。
在2016年钢铁行业白皮书中,记者将简要回顾这一年中钢铁行业的焦点事件,裨益之处均有借鉴,也希望能够对今后钢企行业的复兴提供点滴“星火”的动力。
价格:多品种钢价涨幅超50%
“钢铁的生意难做!”这是前几年《证券日报》记者采访钢企和钢铁贸易商抱怨*多的一句话,但2016年钢价的回暖使得这份抱怨减少了,换来的却是行业内的惊呼,钢铁的价格又创了新高。
2011年至2015年现货钢价一直处于下跌的阶段,2015年更是创出了这几年以来跌幅之*,从2003年至2013年的10多年间,国内钢价绝大多数时间均运行在3000元/吨-5000元/吨的区间,至2014年国内钢价跌至“2”字头,2015年更是跌至“1”字头,持续刷新历史新低。
不过,从2015年年底开始,从期货行业的“一片红”到板材吹响现货市场价格反弹的号角,再到钢材多种品种联动反弹,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寒冬腊月时,钢铁市场会止跌反弹。截至2015年12月30日,和2015年12月份前期价格低点相比,国内板材市场价格累计上涨约400元/吨左右,螺线价格也有150元/吨左右的反弹。
到了2016年2月份,数据显示,2月14日钢坯价格受下游个别拉涨,小幅涨10元至1550元/吨。
随后,钢铁价格便逐渐上涨,截至2016年12月12日的价格显示,唐山及周边主流钢厂普碳方坯含税出厂3110元/吨,鑫达3130元/吨,商家裸价2980元/吨,3110元/吨这一价格要比今年2月14日钢坯的价格上涨了107.33%。
截至今年12月12日,HRB400螺纹钢的价格均保持在3700元/吨左右,比今年2月份1985元/吨的价格上涨了86.4%左右。
截至12月中旬,4.75mm热轧板卷北京地区的价格为3850元/吨,上海地区为3920元/吨,广州地区为3980元/吨,重庆则达到了4080元/吨,以这几个地区的均价计算的话,4.75mm热轧板卷的价格在3976元/吨左右,相比2月14日的2008元/吨上涨了98%。
价格反映出来的数据是*真实的,今年“钢铁价格=白菜价”的说法再没有被提及,相反的大家都在纷纷预测,钢铁价格上涨的顶点在哪里。当然,今年钢铁价格的上涨是受多方面影响的,例如铁矿石的价格、焦煤的价格等等。
有分析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钢铁价格的上涨,从国际看,伴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钢铁需求有所上升,而铁矿石价格的提高也推升了钢铁产品的成本。从国内情况看,我国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持续启动显然正在支撑对钢材的需求。此外,我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削减过剩产能工作,相关措施逐步出台,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在削减过剩产能的同时,中国还将采取综合性措施扩大钢铁产品消费领域。这些因素都给钢铁市场带来了良好的预期,对促使钢铁产品价格提升发挥了作用。
另外,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如果相关国家、地区都能像中国政府一样共同努力,负责任地削减产能、扩大需求,全球钢铁产业是有可能走出困境的。
全球钢铁产业走出困境的可能性增大了,而我国钢铁企业前几年时所处的困境已经减轻了很多,这一点从今年上市钢企的业绩就有体现。
业绩:上市钢企普遍扭亏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1月份至11月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7万亿元,同比下降19.32%;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531亿元,销售利润率为-2%,亏损面50.5%,亏损企业产量占会员企业钢产量的47.38%。1月份至11月份51家企业亏损,较去年同期增加27家;11月份当月重点企业亏损146.27亿元,亏损企业62家。1月份至11月份,盈利前10家企业合计盈利110.48亿元,同比下降46.03%;亏损前10家企业合计亏损494.97亿元,是上年同期亏损额的11.88倍,表现为盈利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亏损企业亏损程度加剧,整体形势进一步恶化。
而今年前三季度,中钢协会员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9920.87亿元,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52.0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亏损面同比下降21.21个百分点。
更直观的数据是上市钢企们的财报。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36家上市钢企的利润总和为亏损39.14亿元,而中报期时便扭亏为盈,利润总和为44.62亿元,三季度这36家上市钢企的利润总和再次上涨,为98.55亿元。
今年一季度,亏损的上市钢企共有16家,二季度时收窄至7家,三季度时只有6家上市钢企出现亏损。从鞍钢股份、包钢股份、首钢股份这几家大型钢企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就可以看出,钢企的业绩今年正在向好发展。
今年一季度,鞍钢股份的净利润为亏损6.15亿元,中报期时已经扭亏为盈,净利润达3亿元,三季度时公司的净利润大涨至9.77亿元;包钢股份今年一季度时净利润为亏损5.5亿元,中报期时盈利2751.8万元,三季度实现净利润突破了2亿元;首钢股份今年一季度亏损4.82亿元,中报期时盈利1645.16万元,三季度盈利了1.37亿元。
对于今年钢企业绩大幅好转,有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除了钢铁价格的支撑外,更有原料价格跌幅更大、下游需求复苏、钢企降本增效三大主因。
首先,上半年钢铁原料矿价、焦炭价格同比跌幅达15%和18%,均超过钢价跌幅6%。同时,钢企纷纷启动降本增效、减员限产等改革措施,大幅降低了钢材生产成本,给钢企盈利提供了宽松的空间。
其次,下游需求侧的转暖复苏则带动了钢材的销售。其中,地产投资增速自去年末触底后快速回升,上半年投资累计增速达6.10%,相比去年同期4.60%有所改善;基建投资作为政府对冲经济下滑的稳增长措施,今年投资增速整体保持高位稳中向上,前六月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高达20.31%。
下半年,在成本推动和工业需求显著好转的情况下,叠加中频炉关停,钢价和钢铁上市公司的业绩加速上扬。
截至今年12月19日,虽然年报尚未披露,但已有13家上市钢企发布了年报预告,数据显示,这13家钢企中,有1家净利润略减,1家略增、4家扭亏、1家首亏、1家续亏、2家续盈、2家预增,1家不确定。
从具体业绩来看,上述13家公司中已有6家公布了预计净利润,其中三钢闽光目前位列榜首。据公司三季报显示,预计实现年度净利润5.38亿元至7.43亿元,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公司方面表示,2016年1月份至9月份,在国家政策严厉调控下,钢铁产能扩张趋势得到遏制,加之国内钢材市场需求明显提升,钢材价格出现上涨,公司盈利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以及2016年4月份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割完成,相关资产正式转移至本公司名下,进一步降低公司钢材成本,增强公司盈利能力。但目前铁精粉、焦炭价格上涨以及运输成本上升使得钢材成本有所提升,挤压利润空间。预计2016年1月份至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上升158%-180%。
目前上述13家公司中有5家公布了净利润变动幅度,其中宝钢股份以净利增长800%暂为预增王。对于净利增长的原因,宝钢股份表示,全方位成本削减落地助推业绩体现。针对外部市场波动,公司眼睛向内,围绕采购降本、制造降本、付现费用削减、现货损失降低等方面,大力推进成本削减举措、机构精简与效率提升,取得超预期成效,有效支撑了当期业绩的提升。市场开拓和品种结构优化取得成效。积极应对国内外钢铁市场变化,加强三地协同,稳定用户,实现效益*优的产销运行;大力拓展品种和市场,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制造能力,全年优势产品、战略产品销量预计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上市钢企盈利了,除了不用再被铺天盖地“钢企寒冬,如何扭亏,如何生存”的新闻标题所困扰,还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在今年举牌热来临之际,有上市钢企被举牌了。
举牌:石榴集团举牌看好首钢股份
“举牌”可以称之为2016年资本市场的绝对热词,不仅因为有万科、恒大等备受瞩目的公司加入,更是因为今年以来被举牌的上市公司数量众多。
从行业来看,被举牌的上市公司行业纷繁,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首钢股份被石榴集团举牌,成为2016年年内我国上市钢企被举牌的首例。
今年10月13日,首钢股份发布公告称,北京易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易诊科技)、北京小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终控制人均为崔巍、桑春华;北京纳木纳尼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塞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石榴港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安第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深交所增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539.11万股,占总股本的0.10%,增持均价5.39元/股。
近年来,我国钢企业绩较为低迷,虽然今年在供给侧改革以及去产能等政策的带动下稍有好转,但仍处于产能过剩的行业之一,而一家地产公司举牌钢企不免引来联想。曾有分析人士猜测,石榴集团举牌是觊觎首钢石景山老厂区的地块,但据《证券日报》记者翻阅10月15日首钢股份发布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发现,首钢股份也曾明确表示,信息披露义务人本次增持的目的,是出于对首钢股份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所进行的投资,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京津冀一体化以及国企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发展机遇。
而在此之后,今年11月16日,石榴集团发布说明,称继第一次举牌首钢股份后,已继续增持至持股7%。
在说明中,石榴集团表示,首钢股份的管理团队已和公司董事长及高管团队就首钢股份未来的发展与运作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作为第二股东的石榴集团对首钢股份未来的发展,以及现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充满信心。按照双方沟通的发展步骤、战略举措和未来可能的资本运作,首钢总公司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将上市公司打造成千亿级平台的规划实施路径部署明确、现实可行。
至此,之前关于石榴集团举牌首钢的种种猜测才渐渐平息,作为看好钢企发展以及首钢股份乃至首钢集团京津冀一体化,作为战略投资者石榴集团举牌也有理可循。此前,首钢总公司董事长靳伟也曾公开表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首钢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锋队和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载体,自觉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在解决国家社会关注的难题中实现企业发展。
今年早些时候,曾有传闻称首钢股份将与河北钢铁合并,不过*终传言并没有被证实。但提到钢铁企业的合并,今年不得不提到“中国神钢”的诞生。
合并:宝武集团成立打造钢铁航母
银监会、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12月16日发文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主动去产能的钢铁煤炭困难企业进行贷款重组,支持钢铁煤炭企业合理资金需求,加大对兼并重组钢铁煤炭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严控违规新增钢铁煤炭产能的信贷投放。三部门发布的《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金融债权债务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能产生整合效应的钢铁煤炭兼并重组项目采取银团贷款等方式,积极稳妥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对符合并购贷款条件的兼并重组企业,并购交易价款中并购贷款所占比例上限可提高至70%。
对于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多部门已经表达出支持的态度,而今年钢铁企业的合并,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的合并绝对是轰动我国钢铁行业的大事。
12月7日晚间,宝钢股份与武钢股份双双公告称,经证监会审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事项,获得无条件通过。两家公司股票12特8日正式复牌。复牌当天早盘,武钢股份股价*高时逼近涨停,涨幅高达9.65%;同样,宝钢股份*高时亦大涨8.28%。
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年度大戏,宝钢、武钢重组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大背景下,这艘拥有22.8万名员工、总资产达7300亿元的“钢铁巨舰”,正是钢铁行业克服重重困难、化解过剩产能的产物,也是中央推进钢铁去产能决心的体现。
在国内钢铁市场,宝钢集团产量仅次于河钢集团,名列第二,武钢则名列第六。作为我国现代化程度*高的钢铁生产企业,宝钢拥有的领先技术及高附加值钢铁产品使其在全球钢铁行业占有一席之地;而武钢虽为一家传统的钢铁生产企业,同样也拥有先进的钢铁生产线。
不过,上述两家企业盈利状况却有着天壤之别。据此前武钢股份发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该公司2015年净亏损75.15亿元,是当年A股年报中亏损额度*高的上市公司。宝钢股份2015年虽实现营业收入1637.9亿元、净利润10.13亿元,但其利润率同比也大幅下降了82.51%。虽然宝钢和武钢都是国内钢铁巨头,但其在国内钢铁市场所占份额却不大,宝钢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还不足5%。
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据统计,我国现有500多家钢铁企业中,民营钢企达400多家,但产能达1000万吨以上的民营企业只有7家。正是因为企业过于分散、产品同质化严重,进一步加剧国内钢铁市场的恶性竞争,进而导致钢材价格低迷,企业效益明显下滑。
宝钢、武钢重组,顺应了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要求。今年2月份,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国要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吨至1.5亿吨。今年5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央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会议上要求,今明两年间央企要率先压减10%左右的钢铁和煤炭产能。
从国际经验来看,大型钢铁企业重组后,会促使钢铁业过剩产能有所下降,企业运营效率将有所提升。从行业发展趋势看,宝钢、武钢重组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化解产能过剩的进程,促进中国钢铁行业整体转型升级。
同时,我国目前散落在各地的钢铁企业有500多家,去年粗钢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只占34.23%,而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前十家的钢铁企业产量约占全国比重的60%以上。宝武集团的诞生,可*大程度地提高集中度,发挥规模效应。作为业内首个集团重组与上市公司合并同步推进的央企联合重组,宝武携手不但不会带来垄断,相反会有示范效应。
宝武集团的整合,为我国钢铁行业整合调整开创了先河,更主要的是,为钢铁行业去产能做出了表率。
按照三年规划,宝钢要去掉900多万吨过剩产能,武钢要去掉400多万吨过剩产能。在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中,宝武集团也应率先垂范。
由此可见,钢铁业通过去产能已刻不容缓。而在此过程中,应妥善安置下岗分流人员,对特大型集团来讲尤为重要。同时,钢铁集团既要立足国内智能创新发展,又要对标世界一流,做强做精钢铁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持续深化改革中激发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去产能:年内淘汰计划已完成
2016年是中国钢铁行业去产能的开局之年,国务院提出了未来5年内淘汰1亿吨-1.5亿吨钢铁产能的目标,其中2016年计划淘汰4500万吨。随着2016年进入尾声,去产能的步伐也不断加快,截至10月底,钢铁行业已提前完成全年去产能目标任务。
据了解,2014年我国已经开始执行高炉容积400立方米、转炉容量30吨、电炉容量30吨的淘汰标准要求,目前属于落后产能装备已不多。进入2017年,随着淘汰过剩产能的范围扩大,淘汰计划必然要延伸到在产装置。而且,目前我国钢铁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基本完成,而随着非落后产能进入淘汰目录,而且还是在产项目,在大宗商品和宏观经济景气回升的大背景下,将导致去产能任务难以落实,或者虚假落实。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去产能工作展开验收,既要抓正面典型,也要抓反面典型,如果存在走形式、弄虚作假问题,应依法依规予以严肃查处。目前有些地方可能会产生侥幸心理,在中央提出去产能时,就相对地做一做样子。而一旦中央呼声减弱,地方产能可能就会死灰复燃。所以,要将去产能贯彻到底。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指出,所谓去产能并非要“一棒子打死”似的关停,需要彻底关停的是落后以及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能,而大部分钢企也可以借助去产能以及供给侧改革这一时期进行转型升级。
今年11月14日工信部印发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下简称:《规划》)显示,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已不再是大规模发展时期,将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的发展阶段,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
有业内人士解读《规划》时表示,要摆脱钢铁行业当前困境,除了产能要减少之外,钢铁行业必须从自身出发,努力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应通过重点培育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等4种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动钢企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由单纯地提供“产品”向“产品+服务”转变,开辟抢占价值链高端的有效途径。另外,钢企要和“互联网+”深度融合。通过转型升级,钢铁行业向服务型制造迈进,要把互联网技术融入钢铁产业运营体系,开辟电子商务等创新模式,实现制造业企业、互联网企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之间的跨界联合,推动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