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20年疫情对钢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市场步伐,对各个行业都产生影响,尤其对于房地产、基建、制造业的影响更大,主要体现在开工延后、春节农民工返工滞后等方面,不少建筑项目开工延后到3月1日,这就使得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高企,资金周转压力加大,加上物流运输受限,原料供应紧张,钢企被迫减停产。受疫情影响,短期来看,钢铁市场呈现低迷态势;从全年来看,对行业发展影响不大,只是需求被延迟。
疫情给钢铁业造成的影响
具体来看,此次疫情生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第一,疫情期间钢企生产基本稳定,后期减产压力增大。
据中国冶金报社调研,截至2月10日,疫情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月23日~2月1日,大多数(湖北钢铁企业受影响较大)长流程钢铁生产企业实现了稳定生产。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1月下旬,全国共生产粗钢2938.71万吨,环比增长0.56%;生产生铁2457.55万吨,环比增长3.71%;生产钢材3687.48万吨,环比增长0.37%。
第二阶段2月1日~10日,部分钢铁企业生产受到了影响,存在减停产现象。据钢协统计,2月上旬,全国共生产粗钢2656.71万吨,环比下降2.18%,同比增长8.67%;生产生铁2154.15万吨,环比下降0.85%,同比增长5.62%;生产钢材3339.98万吨,环比下降7.64%,同比增长5.65%。相比1月,2月上旬全国粗钢日产水平下降4.11%,生铁日产水平下降3.46%,钢材日产水平下降6.97%。
从目前情况看,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约占30%,后期钢铁企业减停产压力加大。尤其对短流程产线来说,截至2月10日,70多家电炉钢厂开工率不足5%。
第二,下游复工延迟,钢材需求滞后,市场短期呈现供大于求态势。
下游制造企业和建筑工地复工时间不早于2月10日。其中,湖北地区延迟到2月20日以后,江苏延迟至2月20日,山东延迟至2月24日,浙江延迟至2月29日,山西和广东乐从不早于3月1日,杭州余杭区和郑州分别将建筑工地的复工时间延迟至2月29日和3月16日。另外有规定,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复工需要提交申请,得到批复后才能开工(成都规定企业出现1人确诊,即为重大安全事故),且防疫物资紧张及各地对于复工的严格条件,都会影响企业复工的实际进度。如果按照现在多地存在的跨区务工情况来看,恐怕复工时间还要后延。加之部分地区采取了封城、封路、限制外来人员进入等措施,对人员流动形成了明显抑制。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到农历正月十四,全国铁路旅客累计发送量达3157.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73.58%。况且农民工返工需隔离14天,预计会出现来自下游生产、建筑业、房屋装修的“用工荒”。
从企业复工情况看,国内地产商恒大集团要求“全国1246个项目2月20日前不得开工”,其他地产商复工时间也纷纷延迟,预计整个建筑业2月底前复工率不足30%,其他制造行业复工率不足70%。推迟复工,市场对钢材的需求也会延迟释放。预计建筑用钢尤其是螺纹钢的需求至少要到3月下旬才可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第三,钢企库存压力不断增大。
对比往年市场需求,全国复工时间平均推迟10天,预计将影响2300万吨钢材需求量,同比下降30%,从而造成钢铁企业库存明显增加。加之年前协议户因物流不畅发货受阻,进一步加大库存压力,许多钢铁企业纷纷被迫减停产、开展设备检修等。
据钢协统计,2月上旬,重点统计企业钢材库存量为1851.47万吨,环比增加544.72万吨,增幅为41.69%;比年初增加898.22万吨,增幅为94.23%。其中,20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为1471万吨,比1月增加652万吨,增长79.6%;比去年12月增加789万吨,增长115.7%。分地区来看,东北地区增长219.1%,华北地区增长102.7%,西南地区增长100.2%。
第四,钢企承受原料中断和下游订单减少的双重压力。
因货车物流受限,许多钢铁企业面临原料矿煤焦、辅料等断供,一些发生疫情的企业已被迫停产整顿。例如,截至2月13日,武钢库存仅够维持5天左右;鞍钢本部炼焦煤库存只能维持10天左右;江苏南钢石灰石主要来自安徽省,库存也只能维持1天~2天;等等。原料供给不及时、发货受阻、下游需求不足三大因素(根据市场调研三大因素各占20%)是钢铁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从而倒逼钢厂减停产。
另外也存在其他方面影响,例如劳动者返工延迟(隔离14天)造成的人力资源缺乏,资金链紧张造成周转压力加大,库存增加及需求不足造成市场价格下跌。这些影响都加大了钢铁企业的压力。
第五,疫情对钢铁行业全年影响不大。
不同钢铁企业受疫情的影响不同,中小规模企业的产线,尤其是短流程产线大面积减产,大型钢铁企业因为有较为充足的原料储备和较强的资金能力,生产一直保持稳定。
随着疫情解除,上下游均会陆续复工复产,而且我国经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没有改变,后期会陆续出台相应的经济刺激政策,或将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尤其是医疗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和投资,钢铁需求将阶段性集中释放,带动钢铁生产经营步入正轨。全年来看,疫情对钢铁行业影响有限,行业呈现短期波动、长期稳定态势。
降低疫情影响的对策及建议
目前,不同的钢铁企业都采取了不同措施以降低疫情影响。
一是尝试其他运营模式,加大各环节沟通力度。市场低迷期间,钢铁企业和贸易商可更多开启网上订单和服务模式。2003年的“非典”对整个产业链和经济社会都产生了影响,例如“非典”疫情让网购乘势而起,成就了淘宝。马云曾说,淘宝网是阿里巴巴员工被迫待在家里办公时“闷出来的想法”。在钢铁行业,山钢集团国贸公司通过优化市场布局、沟通客户、提前部署物流,1月份出口钢材6.49万吨,环比增长了125%。太钢和新钢为了应对陆运受限影响,通过强化与各大铁路局沟通协调,提高了铁路运输比例(新钢产成品贴库运输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了40%以上),增加了运输品种,确保了进出钢铁厂物流通畅。
二是利用疫情减停产时机对设备进行集中检修。
钢铁企业充分利用减停产时机,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并及时处理一些安全隐患,准备市场复苏后安全稳定生产。
三是全行业应统筹做好复工准备,防止资源集中抢运。一旦疫情结束,交通限制解除,钢铁下游行业复工,市场需求恢复,有可能出现资源集中抢运情况。钢铁企业需要及时加强与供应商、客户沟通联络、协调,保障各环节有序推进,并响应工信部号召,发挥大企业表率作用,分类分批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四是重视智能制造的发展,避免疫情和用工荒对生产造成影响。比如宝钢股份通过远程运行维护、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把上海宝山基地的冷轧热镀锌智能车间变成了一座24小时运转却不需要多人值守的“黑灯工厂”——2条200米长的生产线基本实现机器代人,每条产线只有2名~3名工人流动检视,而且生产线遇到技术问题,工程师在家里通过手机就能解决。手机上的软件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海基地,就连距离3000公里远的宝钢湛江基地也能看到,从而实现“不碰面生产”“智慧物流(无人吊机)”下的稳定生产。
五是呼吁国家出台更多支持政策。目前,疫情形势有好转迹象。疫情期间,钢铁企业勇于担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6日,钢铁及相关企业捐款超过15亿元(不算捐物)。针对疫情对制造业造成的影响,专家也多次热议,希望国家通过降低增值税、所得税率,贷款展期、贷款贴息,以及尽早解决原料和产品运输、物流问题等方式,帮扶受影响较大的企业尽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