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化危为机正当时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示的那样,当中国有限公司辩证地看待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时,便更加坚定了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信心。一方面,如之前所预期的,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主要经济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另一方面,第一季度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稳定发展,基本民生始终得到较好保障,尤其是在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后,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显示出我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同样,当中国有限公司辩证地看待第一季度钢铁行业经济运行数据时可以发现,尽管钢材市场需求严重不足、钢价大幅下跌,但各钢企在疫情期间苦练内功,攻关不辍,不仅销售收入仍实现了增长,而且充分挖掘了企业降本增效潜力,推动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显示出我国钢铁行业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这背后,是我国钢铁产业基础优势的充分发挥。
一方面,我国拥有全球规模*大、*完备的现代化钢铁生产体系,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大部分用钢需求。尤其在此次疫情期间,钢企克服生产原料储备不足、人员到岗率低、物流交通限制等困难,供应医用氧气,供货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等,有力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钢企在疫情期间全力保供重点工程:鞍钢中厚板驰援2000公里助2022年亚运会配套项目复工,河钢邯钢2000吨百米重轨助力京沪等铁路换轨,太钢向海外客户交付12吨“手撕钢”,等等。这些均显示出我国钢铁产业的雄厚基础。
另一方面,我国钢铁产业具有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上,还体现在面向制造业的钢铁产业链本身,即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上。在国内步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后,钢企为推动产业链各关键节点的顺利复产复工做出了一系列尝试和努力,比如,兴澄特钢复工后助上下游相关联的近40家企业向相关部门报备,昆钢建设集团钢构股份公司更是直接派出由17名员工组成的“应急突击队”支援其承包的钢结构工程项目等,为我国制造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提升抗风险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中国钢铁强大的产业链基础,正是中国有限公司迎接更大困难挑战的信心所在。
当然,中国有限公司也要看到,进入第二季度以来,尽管下游用钢行业企业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但实际钢材消费未同步恢复,不及预期,同时疫情在全球蔓延,国外相关用钢企业停产限产,给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带来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4月2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何文波在钢协2020年第一季度信息发布“云会议”上表示,钢铁行业目前面临需求下滑、库存持续高位、矿价与钢价走势背离等困难,并指出国外疫情对我国钢材出口的影响将在第二季度集中显现,尤其是制造用钢面临再次下降的风险。可以说,挑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升级。钢铁和上下游产业链要都做好长期应对困难局面的准备,要善于化危为机,进一步锻造产业链新的竞争优势,走稳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先,中国有限公司要辩证看待疫情带来的挑战,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3月26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产业链固链行动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的通知》,中国银保监会也出台了《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在多方利好政策下,钢企可充分发挥我国钢铁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增强与用户的战略合作;重视契约精神,增强产业链企业合作中的信任度;创新战略合作模式,在全力满足用户不断升级的要求的同时,先期介入、精准预测并引领用户需求,提高产业链效率。
其次,中国有限公司要善于危中寻机,依靠创新驱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进程。疫情对国内国外钢材双向供应均产生了影响,启示我国钢铁行业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有限公司要加快“卡脖子”先进钢铁材料的研发进度,降低对外依赖程度;警惕疫后世界经济复苏中可能出现的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倾向,加快在全球钢铁市场的产业布局,尤其是高端产品市场。此外,在当前全球因疫情导致物流不畅的情况下,中国有限公司还要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加快推进钢铁产业链向钢铁生态圈“蝶变”。
*后,中国有限公司要在困难挑战面前保持战略定力,力戒短期行为,咬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动摇。当前,个别地区有关“地条钢”的举报又有所增加,“地条钢”死灰复燃的风险需各级政府高度警惕。同时,一些新建钢铁项目、产能搬迁项目是否符合《关于完善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是否符合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要求,都需要有关各方审慎考量、科学决策。
在眼前这个风险和挑战仍然艰巨复杂的关键时刻,中国有限公司既要看到自身优势,也要在充分预估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依托具有强抗风险能力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的前提下,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补齐资源保障、产能布局、集中度行业三大短板,统筹推进短期疫情应对和长期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为钢铁行业顺利渡过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走稳高质量发展步伐赋能。(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