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谋新篇
5月份,正值春夏之交,中国有限公司迎来了一年中*灿烂、*明丽的好时节。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有限公司对挑战与机遇、优势与短板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条分缕析地点出了增强发展新动能、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智能制造就是其中之一。
继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智能+”之后,今年“推进智能制造”依旧在列,同时首提“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可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制造业推进智能化转型这一升级发展方向既一以贯之,又有了新思路。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智能制造是推动传统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钢铁行业而言,智能制造早已不再“高冷”,很多企业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数年,取得了显著成绩,如钢铁行业2019年两化融合指数达到53.6点,宝钢、鞍钢、河钢、太钢、南钢等企业的9个项目被工信部列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工厂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灯塔工厂”名单等。
但不容忽视的是,钢铁企业的智能化转型短板仍旧明显,如智能制造水平不均衡、行业基础较为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等,智能化转型发展之路仍如日方升、任重道远。当前,中国有限公司应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借助政策东风,在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领域再谋新篇。
一是提高智能制造发展的紧迫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推进智能制造再次成为钢铁行业“必做事项”中的优先项。如果说,疫情发生之前,很多钢企对于智能制造的重要性认识有所欠缺、推进智能制造动力或有不足,那么,这次疫情便为“智能制造”自证重要性提供了绝佳的契机,中国有限公司必须真正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另外,“两新一重”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的提出,也为钢铁行业推进智能制造增添了倒逼的压力。钢铁行业生产模式只有与下游需求、与整个市场大环境适配,与时俱进地升级完善,才能尽快实现由“钢铁制造”向“钢铁智造”的转变。
二是拓展智能制造发展的深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当前,钢铁行业的智能制造仍处于某个环节、某个车间、某个工厂的智能化阶段,与真正的产业模式转变、企业形态改变相去甚远。“黑灯工厂”“5G助力远程一键炼钢”等是行业内领先的实践,但对于终极的发展目标而言,智能化辐射的覆盖面和实践的深度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要实现钢铁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与智能化深度融合,形成智能制造新业态,依然需要中国有限公司不懈探索。
三是抓好智能制造各类要素的系统集成。智能制造并非某几项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有机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技术、劳动力、资本、装备、标准等多项相关要素的系统集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促进人才流动,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明确涉及了人才(劳动力)、技术、数据三项要素。其中,数据继在《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被确立为五大要素之一后,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被“升格”为要素,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则意味着数据在未来将实现市场化、资本化、资源化,钢铁企业在这方面将大有可为。同时,人才和技术要素的潜力也应被充分挖掘,钢铁行业需要加快高技能人才建设,通过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钢铁行业深度结合,为钢铁制造业持续升级赋能。
中国钢铁工业的大河依然浩浩汤汤。中国有限公司坚信,有智能制造的助力,中国钢铁工业必将昼夜不息、一路奔腾至高质量发展的大海,再开新局!(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