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钢铁整合之“杀手锏”!

乐动手环app官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5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9.03    丨    2919

近期,钢铁和铁矿石的新闻很是吸引眼球,比如:有关铁矿石价格,钢铁行业整合的话题;同样火爆的,还有新能源汽车电池用金属材料等。中国有限公司先说说前两个热点,后一个问题在随后的内容中论及。

“组合拳”下的铁矿石价格

8月23日,加拿大矿业网(Minging.com)刊发路透社专栏作家克莱德·拉塞尔(Clyde Russell)一篇文章称,自今年5月12日创下历史新高以来,铁矿石价格便开始扶摇直下,至今已下跌32.1%至44%。过去一个月,铁矿石价值下跌约1/4。

此前,铁矿石价格一路飙升。克莱德·拉塞尔分析其原因为:“创纪录的增长确实有其根本性的驱动因素,那就是受疫情影响,澳大利亚和巴西等铁矿石主要出口国的生产开工不足,供应受限,而中国的需求强劲。分析称,“中国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行业分别占钢铁需求的20-25%和25-30%。加上制造业的需求,使中国几乎购买了占全球70%的海运铁矿石”。这“制造业的需求”实际上是中国充当了“世界工厂”,用包括铁矿石在内的矿产品生产了各国需要的各色制品。

据大宗商品价格报告机构阿格斯(Argus)的评估,在今年3月23日至5月12日的短短七周内,运往中国华北的铁矿石现货价格上涨了51%,达到每吨235.55美元的创纪录高点。对于这样的飙升,连阿格斯也感叹:尽管从基本面来看,随后现货价格暴跌44%,至每吨131.80美元的近期低点可能是不合理的,但当时的飙升远要比市场基本面所认为的泡沫要大。

媒体报道,*近铁矿石价格有所反弹。据Fastmarkets MB的数据,8月24日,进口到中国北方的基准62%铁粉以每吨146.13美元的价格易手,较前一天收盘价上涨7.3%。在大连,从8月20日触及的7个半月低点反弹,交易量*大的2022年1月交割的铁矿石合约上涨6.2%,至每吨817.50元。新加坡期货反弹高达10%。

据此,CRU Group的分析师猜测,在7月份信贷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后,中国可能对经济“采取进一步的刺激措施”,比如放宽对粗钢生产的限制。

事实上,这完全是一种主观臆测。

据中钢协的数据显示,7月下旬,重点统计钢企粗钢日产210.65万吨,比7月上旬下降3.97%,同比下降3.03%。这是今年以来首次低于去年同期水平。8月份可能进一步下降,新华社8月16日的报道称,8月初的日均产量仅为204万吨。同时,铁矿石进口创新低。

世界钢铁协会*新数据显示,2021年7月,64个国家的世界粗钢产量为1.617亿吨,同比增长3.3%,中国7月份的粗钢产量降至2020年4月以来的*低水平,产量为8680万吨,比6月份下降7.6%,同比下降8.4%。

中国有限公司知道,在中国,钢铁行业属于基础工业。为了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对于钢铁等材料的巨大需求,中国有限公司必须保证钢铁产业的适度规模。但也要看到,钢铁行业曾经集中度很低,粗钢生产更是“四处开花”,其中很大比重属于过剩产能。要生产这些粗钢,不仅要消耗大量的铁矿石(或废钢),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事实上,有关部门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几经整顿,反反复复,难尽人意。根子除了一些地方对落实新发展观、促进矿业转型升级的认识还不到位外,体制机制的掣肘以及经济发展和就业的压力等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对于中国来说,铁矿石问题,不单纯是一个价格问题,其背后是钢铁产业的规模、发展的质量以及能否建立绿色、安全、和谐、智能与高效的现代矿业的问题。当然,还涉及到能否实现“双碳”目标的问题。所以,解决铁矿石问题,实际上是为了抓住源头,进而解决钢铁产业乃至矿业全产业链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特别是防止铁矿石价格的过度涨落,从总体而言,需有几个必要的条件:一个是资源整合,提高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另一个是限制产量,主要是粗钢产量;再一个是减少进口,提高铁矿石的自给率,包括废钢的利用。

钢铁行业整合的多重意义

8月22日晚10点,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资讯”转发“矿业界”的一篇报道——《中国第二、全球第三,又一家钢铁“巨无霸”诞生了……》 ,报道的要点如下:

8月20日,鞍钢集团重组本钢集团大会召开,鞍本重组正式启动。根据协议,辽宁省国资委将向鞍钢集团无偿划转持有的本钢集团51%股权。换句话说,本次无偿划转完成后,鞍钢集团将持有本钢集团51%股权,本钢集团将成为鞍钢集团控股子公司。这意味着,继“宝武”之后,在央企鞍钢的主导参与下,另一大“钢铁巨无霸”横空出世。

业内专家认为,据了解,鞍钢拥有普钢、特钢、不锈钢和钒钛等完整产品系列,2020年利润创历史*好水平,2021年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突破200亿元,销售利润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资产负债率低于央企和行业平均水平,国际评级为投资级。本钢则是辽宁省*大省属国有企业,矿产资源丰富,工艺装备一流,拥有世界*宽幅热连轧机组、世界一流冷轧生产线,粗钢产能达2000万吨。

但另一方面,鞍钢位于辽宁的主要生产基地与本钢相邻,资源禀赋、产线配置、产品结构都比较相近,使得两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着较严重的无序竞争,“内卷”拉低了两个企业的竞争力。

面对这种情况,辽宁省早就有意将这个支柱产业打造成东北“钢铁航母”,形成“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格局,从而进一步增强行业话语权和主导权。

业界普遍看好这次整合。鞍钢集团董事长谭成旭表示,实施重组之后,充分发挥彼此在战略、资源、研发、采购、销售、物流等方面协同效应,加快统一产能布局,避免重复投资建设,有力促进技术装备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推动钢铁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维护钢铁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重组后,鞍钢将成为世界第三大钢铁企业,仅次于中国宝武和安赛乐米塔尔。鞍钢表示,“新鞍钢”将以“7531”(7000万吨粗钢、5000万吨铁精矿、3000亿级营业收入、百亿级利润)发展战略为目标,将进一步巩固并增强全产业链优势,畅通双循环发展堵点,成为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的“压舱石”,进而把鞍钢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把本钢建设成为极具国际竞争力的汽车用钢及优特钢棒线材生产基地。

意义还不仅如此。

众所周知,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铁矿石则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目前,我国对外铁矿石依存度已高达80%以上,这是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软肋和风险点。一段时期以来,由于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成为国外矿业巨头向中国企业漫天要价的“杀手锏”。

而据了解,经过多年经营,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在中国辽宁、四川和澳洲卡拉拉拥有铁矿资源,规模达88亿吨,是中国*具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且具有较强的铁矿石国际贸易能力。该公司具有2.8亿吨/年采剥生产能力、6500万吨/年选矿处理能力;海外的卡拉拉铁矿基地年产能力达800万吨。本钢集团也拥有10.5亿吨铁矿石资源储量,具备年产铁矿石2500万吨、铁精矿800万吨、球团矿2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如是,两大钢铁企业重组对于减少对国外铁矿石依赖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有关专家也表示高度肯定。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表示,重组后,通过发挥鞍钢较为领先的采选技术优势和矿山建设能力,可有效降低进口铁矿石依存度。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表示,鞍本地区铁矿资源丰富,未来两者在资源勘探、矿山建设等方面统一筹划,将进一步提高铁矿石产量和国内自给率,让国内铁矿资源真正发挥“压舱石”作用。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也表示,鞍本重组后拥有近百亿吨铁矿石资源储备,通过统筹规划和技术互补,将加快国内铁矿资源的开发步伐,有助于提升国内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

还有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2020年10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世界能源技术展望2020——钢铁技术路线图》,其中基线情景预测(STEPS),到2050年,全球钢铁需求量将在2019年18.5亿吨的基础上增长40%,至25.5亿吨;而可持续发展情景预测(SDS),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2.0℃的温控目标,到2050年全球钢铁需求只能增长10%,至20.3亿吨;2050年全球钢铁行业的直接碳排放总量要比2019年减少55%,所以钢铁生产的碳排放强度到2050年必须降低60%,即吨钢碳排放从目前的1.4吨降到0.6吨。

矿业咨询机构伍德·麦肯齐(Wood Mackenzie)在其*新的基本情况报告中也提出,“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有7%是由钢铁造成的。如果要实现与巴黎气候协定目标一致的2°C,那么该行业需要优先考虑脱碳。要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通往2°C世界的道路荆棘密布,钢铁行业需要在不断增长的需求和脱碳压力之间找到正确的平衡。”而要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C以内,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量必须比目前水平下降75%,这意味着,全球钢铁排放量将从2020年的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Mt CO2)减少到2050年的7.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伍德·麦 肯齐还介绍了钢铁行业实现2°C目标需要采取的五种措施:将炼钢中的废料使用量增加一倍;直接还原铁(DRI)产量增加三倍;将全球平均电弧炉(EAF)排放强度降低70%;将高炉-碱性氧气炉(BF-BOF)排放强度降低30%,接近其理论*小值;捕获和储存45%的剩余碳排放量(每年约500公吨)。

事实上,为了达到《巴黎协定》所设定的目标,国际钢铁行业和企业纷纷确定了自己的日程表:欧钢联提出,到2030 年,欧洲钢铁工业碳排放量比2018年减少30%,到2050年相较于1990年减少80%-95%。日本铁钢联盟提出,到2050年,日本钢铁行业实现炼铁工序温室气体零排放,碳排放量减少30%,到2100年前实现“零碳钢”生产。而韩国钢铁工业则提出,要在2030年使得碳排放量从*初的1.357亿吨降至1.271亿吨。

中国是全球碳排放大国,钢铁又是主要的碳排放行业之一。据Global Carbon Project统计,2019年,全球与能源和水泥相关的CO2排放总量约364亿吨,中国占101.7亿吨,占比约28%,超过美欧日之和。据生态环境部数据,2018年,中国钢铁行业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163.6万吨、68.3万吨、92.9万吨,为全部工业行业第一;碳排放量仅低于电力行业,居第二位。


    

面对钢铁行业减碳压力,钢铁企业重组后,有利于减碳措施的统一,加快企业对碳排放的监察整改推进进度,有助于实现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因此,自2019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加快新一轮兼并重组热潮。2019年6月,国内第一大钢铁企业中国宝武对马钢集团实施重组,2020年8月,中国宝武对太钢实施联合重组,并在2020年底完成对重庆钢铁的入主,今年7月,中国宝武与山钢集团确定重组,加上这次鞍钢、本钢重组,央企和地方国企重组步伐明显加快,钢铁行业集中度获得有效提升。

根据工信部《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前10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要达到60%。鞍钢重组本钢后,辽宁的钢铁产业集中度将达到70%,东北地区钢铁产业集中度将达到50%,这将有利于区域内快速实现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目标。

专家预计,在“十四五”期间,钢企的集中度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可以更好带动钢铁产业升级和钢企制度创新,培育更加健康有序的市场体系,更好发挥国有钢铁企业优势,为中国钢铁业碳减排、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由此,中国有限公司不难理解,中国为什么要减少对国外铁矿石的依赖,为什么要限制钢铁特别是粗钢产量的无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