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张长富:钢铁转型升级要解决三大问题

    丨    2014.03.24    丨    4636

      “钢铁行业要完成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现实,认真解决钢铁产能过剩、环保压力和挑战、铁矿资源保障等问题。”3月2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指出,“这三大问题是全行业、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才能创造‘亮点’。”
      企业化解过剩要做到“三个结合”
      张长富指出,钢铁行业不能低估产能过剩的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迈过这一道“坎”。当前,钢铁行业效益下滑、市场恶性竞争加剧,表现出过剩产业的鲜明特征。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攻坚战。“相信经过市场的‘洗礼’和优胜劣汰,钢铁行业一定会迎来新一轮发展。相信通过政府、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化解产能过剩的目标*终会实现。”张长富说。
       张长富表示,在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是主体,行业协会要成为推动者和正能量。政府要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政策、法律法规、标准的力量,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企业要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转机,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相结合,与优化发展战略、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相结合,与改革创新、精细化管理、激发内在活力相结合。
      环保“硬约束”将越来越严
      在环保方面,钢铁行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会越来越大,环保成本会越来越高。国家已经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措施,这预示着政府将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环保“硬约束”会越来越严。
      张长富指出,作为排放主体的企业,一是要高度重视,主动适应,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要加快对脱硫、脱硝、除二口恶英的治理和对废水、废气、废渣综合利用的步伐,坚决降低厂区的粉尘。二是城市钢厂要与地方政府形成良性互动,争取被纳入区域节能减排总体规划,主动适应区域环境承载容量的要求。要学习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宝钢太钢的经验,摘掉污染源头的“帽子”,成为城市的“亮点”和“名片”。
      运用市场机制破解铁矿石“瓶颈”
      “铁矿资源是中国钢铁业的‘软肋’和‘瓶颈’。”张长富指出,“中国有限公司只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难题,争取主动。”
      2013年,我国在国产矿产量达到14亿吨、增产约12%的情况下,进口铁矿石8.10亿吨,同比增长10%以上,再创历史新高。总体上看,铁矿石进口量的攀升是由市场需求和国内资源现状决定的。这也说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将继续维持在60%以上的高水平。
      对此,张长富指出:“大家要保持头脑清醒,心中有数。全球铁矿石供求关系的改变确定无疑。”这是因为: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钢产量增速趋缓,对铁矿石的需求强度减弱。二是全球铁矿石供应量持续提升。据业内专家估计,2014年,国外主要铁矿石供应商的新增产能在1.5亿吨以上。供大于求的出现预示着进口矿价将一路走低,这是市场的选择。
      张长富指出,在铁矿石这一大家关心的焦点上,中国有限公司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看,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铁矿石保障供应体系。
      第二,要努力生产优质钢材,实现减量用钢;努力开发国内铁矿石资源,提高自给率;努力发展废钢产业,做大做强第二资源。这是中国钢铁行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三,加强市场监管,反对价格垄断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建立公开透明、公平合理的中国铁矿石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培育和使用具有公信力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提升中国的话语权。
      第四,加强行业自律,树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培育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建立和谐、理性的供求关系和定价机制,建立主要供需双方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