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超千亿元资产将证券化 建国家工业遗存主题园
综合媒体报道,近日,首钢股份接连公布重大资产置换和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拟对公司资产结构进行优化整合。其中令人瞩目的是首钢股份此次重大资产置换置入的资产京唐钢铁。
京唐钢铁在2014年钢铁行业颓势之下实现盈利,不仅源于其流程紧凑、设备大型、技术先进,其循环经济优势也不容小觑。
钢铁企业作为水资源消耗的大户,全力推进能源综合利用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钢京唐公司海水淡化项目,作为低压余热利用和水资源开源增量的重要技术,实现了焦、烧、铁、钢、轧产线冗余煤气、热能的全额回收。自2008年投产以来,已生产除盐水7800万吨,相应节省地表水资源1.17亿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2.34亿元。
首钢京唐公司临海靠港,年设计产能千万吨级,淡水资源匮乏,距离*近的水源地也有90公里,使得海水淡化成为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将海水淡化作为水资源开源增量的重要技术,进一步降低钢铁淡水资源使用量也成为必然之路。
海水淡化属低温多效蒸馏工艺,操作温度低、动力消耗低、系统热效率高,是一项设备在真空情况下,盐水的*高蒸发温度低于70℃的淡化技术。首钢京唐公司海水淡化项目由4套主体蒸发器组成,日产水能力50000吨,分两步建设。一期一步两套装置,全部引进法国技术。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不断总结经验,并大量翻阅世界各地海水淡化项目的资料,学习借鉴先进技术经验。经过一期一步项目建设的锤炼,在一期二步项目建设中,首钢充分发挥集团优势,使两套海水淡化装置实现了自主设计、自主集成、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四个自主”,并实现多项技术创新,为新型技术的国产化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为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首钢京唐公司海水淡化系统设备在制造过程中分别采用双相不锈钢焊接、零件防变形、钢酸洗钝化、管板支撑板的高效钻孔等6项国内先进技术,共加工孔位73.6万个,焊接双相不锈钢焊缝43公里,27.47万个管口胀接无泄漏,优质高效完成了制造、现场总成。
在工艺上,首钢京唐公司不断推行创新技术,研究推行了水电共生技术。将海水淡化蒸发器代替汽轮机凝汽器,利用发电后的低品质乏汽作为海水淡化动力蒸汽,形成了一种新的余热余能梯级利用模式,节省了为发电机组凝汽器设置直流冷却设施的投资及运行费用。在此基础上,海水淡化项目可实现3种运行工况,即多效模式(E模式)、热压缩模式(T模式)、混合模式(T+E模式)。其中,乏汽模式目前在国内属首次使用,海水淡化制水成本也因此大幅降低。
目前,京唐公司海水淡化工程及前置发电技术,获得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获得国家专利10项、制订海水淡化行业规范1项,首创了“热、电、水联产”新模式,年可发电3.96亿kWh,年节约标煤13.86万吨,减少工业固体污染物排放3.5万吨。为钢铁企业余能余热的高效回收利用,开拓了一条循环经济、生态环境与经济成长和谐的“双赢”之路。
首钢3-5年超千亿资产将证券化
首钢股份董秘陈益表示,京唐钢铁与首钢股份的融合是推进整体上市的第一步。
今年半年报显示,首钢股份实现营业收入99.22亿元,净利润为-2.23亿元,相比第一季度亏损额有所减少。
陈益表示,目前首钢的情况是大集团小公司模式,上市公司的资产在集团内的资产占比很小。未来首钢将加快资产证券化率,将资产注入首钢股份。“本次资本动作是首钢迈向整体上市的第一步,明年还会有后续动作。目前首钢有数百亿市值规模,未来将会有超过千亿元的资产实现证券化。”陈益说,“具体时间大概3-5年。”
首钢拟建国家工业遗存主题园
位于北京石景山的首钢老厂区拟建设国家工业遗存主题园,划定保护核心区,保护工业遗存。
首钢搬迁调整,2010年底实现石景山厂区的全面停产。工业搬迁后老厂区如何开发建设成为首钢发展的一大课题。2014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张锦秋、何镜堂等专家联合组成了首钢园区风貌建设课题组,深入开展“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城市风貌研究”。课题组明确,首钢园区将建设以国家工业遗存地保护、先进制造业研发及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国家创新基地,塑造拥有工业遗存和城市生态公园双特色的北京先进制造业研发中心的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