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钢铁等去产能 浙江有什么高招

    丨    2016.01.18    丨    4634

前不久,浙江省海运集团向舟山中级人民法院提请其子公司浙江舟山五洲船舶破产清算,五洲船舶成为舟山首家倒闭的国有造船厂。

像船舶制造这类产能过剩行业,近年来企业关停并不鲜见。过去一年,我省(浙江省,下同)法院受理破产清算案件471件、破产重组案件148件,共计619件,比上年上升105%。这些破产企业多为过剩、落后产能行业。

经济新常态下,浙江高度重视产能过剩这个阻碍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痼疾,在全国比较早地大刀阔斧地去产能。当下国家点名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等产能过剩行业,我省早已妥善化解。2016年,我省去产能主要任务是加大对“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对落后产能坚决淘汰,严重过剩产能有序退出,加快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腾笼换鸟治沉疴

产能过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浙江有500多个年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涉及175个行业。历史上,它们造就了不少地方经济的辉煌,却也有先天不足:作坊式企业多、产业低端、技术落后,其中一些行业在浙江产能过剩。我省早在2004年提出腾笼换鸟,就是针对淘汰落后产能。

对这些量大面广的企业去产能,既要实施壮士断腕的“外科手术”,也离不开通血化瘀的“中医手段”。

对不符合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污染物排放、安全生产、能耗指标等不达标且整改无望或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浙江坚决实行关停淘汰。2015年,全省预计整治提升存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产品质量等方面问题企业、“低小散”企业(作坊)2.2万家,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2000多家。

在用环保、安全生产等法律手段倒逼过剩产能淘汰的同时,浙江在全国*早提出“亩产论英雄”理念,*早推行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用好市场之手积极稳妥去产能。

去年5月,我省出台《关于全面推行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从质量效益、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等多个维度,以单位用地税收、单位用地产出、单位能耗产出、单位用水产出、单位排放产出为核心,建立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制度,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

目前,全省已有10个设区市、75%的县(市、区)、95%的工业大县开展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工作,纳入评价的规上工业企业有3.2万余家,约占全省规上企业数的80%;同时,不少地方还将评价范围扩展至用地3亩以上或用电20万度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全省有12.9万家规下企业也已纳入评价。

在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基础上,各地推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对不同类别企业实施差别化电价、差别化水价、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排污费等。

余姚市河姆渡镇是我省不锈钢产业的一个集聚地,一个小镇集中两三百家不锈钢企业。为节省成本,不少企业一直利用夜间峰谷电生产。当地推行企业分类后,对列入D类的企业电价每度加收0.3元,成本增加后,很多小企业经营不下去,*后有100多家企业选择退出。

通过推行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浙江不但以*少的阵痛、*小的代价积极稳妥地实现去产能,而且有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2013年至2015年,全省规上工业亩均用地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分别提高6%、7%以上。

2016年,我省将进一步扩大资源要素综合评价制度的实施面,力争全年实现全省90个县(市、区)全部开展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工作,规模以上企业全部纳入分类综合评价,并力争全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000家,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作坊)1万家以上。

兼并重组去产能

今年,我省将按照稳、准、实的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以优势企业兼并落后企业,以先进产能消化落后产能。

在温州,全市已有600多家企业完成整合重组,300多家企业计划或正在开展整合。在龙湾区,200多家不锈钢深加工企业拟整合成10家企业,100多家铸造企业拟整合成5家股份制企业,进入新的工业园区集聚发展。

为更好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我省还分别在上虞区、天台县开展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试点和小微企业联合重组试点。

同时,我省积极支持传统优势产业中的优质企业加快“走出去”,和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地区实行产能合作,鼓励企业把高端研发设计环节留在浙江,同时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技术和人才引进来,在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

经过多年迅猛发展,国内玻纤产能出现过剩。作为行业老大,总部在桐乡的中国巨石瞄准海外,走出去办厂。毗邻红海之滨,位于埃及首都开罗往东130公里的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年产8万吨玻纤的中国巨石埃及项目一期顺利投产,目前产销比例超过100%,产品供不应求;原计划到2018年完成的二期、三期项目,也将提前至2016年底全部完成。同时,瞄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及我国中西部市场的成都生产基地也在扩产升级。

当前,我省正在抓紧编制实施《浙江省淘汰落后产能和优化产业机构“十三五”规划》,探索开展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目录管理。同时,研究制定产能过剩行业“减量重组”政策,严格防止新增过剩产能。

僵尸企业将出清

去产能,清理出清“僵尸企业”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那些占用资源但不产生效益的企业,浙江一些地方前两年就开始着手清理。金华在2014年就开展“四破”专项整治,其中一破即为破“僵尸企业”。

如今,国家界定以下3类企业属于“僵尸企业”:一是自身丧失盈利能力,长期靠政府补贴或银行续贷“输血”生存的;二是尽管生产经营活动几乎停滞,但产能仍在,有参与行业竞争可能的;三是不具备市场功能,存在缺乏战略意义的。

省经信委政研室相关负责人分析,从规模上看,与以重化工为主的省份相比,浙江“僵尸企业”个体不大;从企业看,浙江“僵尸企业”具有明显的“蛰伏”特征,宏观经济繁荣的时候就活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就少生产甚至不生产。

浙江“僵尸企业”的成因大致有3种情况:一类因为“资金链”“担保链”处理不及时而变得不死不活、停在那里的企业;一类因为把制造企业当融资平台,以现有土地、厂房、设备作为融资平台以获得银行贷款,而贷来的款不投入实业,去搞房地产、资本投资等。为了持续获得贷款,这样的企业即便亏损生产也不会停;还有一类企业是趁前几年工业用地便宜跑马圈地,靠土地抵押转让赚钱。他们看准的是土地增值,而不是做实业。

有关人士指出,现在的形势下,这3类“僵尸企业”在浙江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政府也不会保全它们,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将进一步出清。2016年,我省一方面要尽快厘清“僵尸企业”底数,停止对它们的财政补贴和各种形式的保护,另一方面对其中能重组的尽可能地多实施兼并重组,积极稳妥地实现去产能。